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桂林日报】备战高考苦恼多,关注成绩别忘调节心理

(2009-12-02 10:37:36)
标签:

考研

教育

备战高考

桂林日报

邓日良

分类: 心理新闻

邓日良心理工作室   QQ微信:429172964 http://wpa.qq.com/pa?p=1:429172964:41  手机:13217832711(邓老师)

2009年12月2日,桂林日报第四版教育专刊:http://www.guilinlife.com/glrb/html/2009-12/02/content_121635.htm

 【桂林日报】备战高考苦恼多,关注成绩别忘调节心理

    备战高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埋头苦读的过程。尤其是在高三阶段,伴随着考试的临近,往往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学生需要面临的,可能不仅是学习上的问题,还有很多情感以及心理方面的问题。近一个月来,成长热线陆续收到了很多来自高中生的来电来信,他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在备考时的困惑和问题。我们从中摘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让专家来给予解答和疏导。希望能给广大备战高考的同学一些帮助。  

  问题一:学习动机不足  

  壞穻:

  你好。我现在读高二了,但越来越感觉到学习好难啊,发觉自己力不从心,整天都是有气无力的,读不进书。我想好好学习,在心里总是提醒自己,可是一到教室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现在成绩越来越差,我真想不读了,可是我又不能辜负了爸妈对我的希望啊。我现在只能通过玩游戏、上课玩手机来转移注意力。到底怎样才能做到集中注意力学习呢?

  分析和建议:

  国家级职业心理咨询师、特殊教育教师邓日良认为,这是较为常见的因学习动机不足而导致的问题。学习动机不足往往表现为注意力差、不能集中精力思考、兴趣容易转移等。

  “来信的这位同学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似乎读书是为了不辜负父母的希望,所以对学习没有兴趣。”邓日良说,正是因为这位同学没有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所以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而高中阶段的过度疲劳和焦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难以集中注意力。

  对于这类同学,邓日良建议首先要明确目标,除了给自己确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外,最好还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来自我执行。另外,激发兴趣,强化动机也很重要。有此类问题的同学一定要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另外,要劳逸结合,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问题二: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时间焦虑  

  headlines:

  你好。我高三了,感觉学习压力好大、好艰难,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每天都很劳累,可就是没有收获。马上就要考大学了,可我一点把握也没有。时间不等人,到底怎样才能学得轻松?我总感觉有太多太多的东西不懂,我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耽误了,怎么办?

  分析和建议:

  “每天都很劳累,却没有什么收获。这是很明显的因学习方法不当而导致的时间焦虑问题。”邓日良说,学习方法不当主要表现为:在时间安排上无计划,不会科学利用时间。邓日良认为,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自己无法正确分析各门学科的学习特点,很容易让自己觉得“一团糟”,如果有这类问题的学生同时又有意志薄弱的毛病,那么就真的会眼睁睁地看着时间在眼前流逝。

  邓日良建议这类学生,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一定要明确具体,不仅要切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能及时调整。其次,一定要明确归纳整理的重要性,掌握归纳整理的具体方法,学会抓住重点和难点,让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结构。  

  问题三:记忆力差  

  憜络\材囝:

  你好。我发觉我现在上课根本听不进。老师讲课时,我很认真地做了笔记,但过后又忘记了。我也曾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预习和复习,但这对我似乎也没有什么用。现在摊在我面前的就是个烂摊子,好像我有很多事情要完成,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怎样去完成。有时候我按计划预习复习了,本来记住的东西却一下子又忘了,我是不是记忆力不好?还是记忆力衰退了?到底应该怎么提高学习效率?

  分析和建议:

  很多高中生可能都会苦恼这样的问题:记忆力差。主要表现为吸纳知识速度慢、保持时间短、记忆不精确等。

  邓日良解释,记忆不好除了脑损伤以及神经衰弱等病理性原因外,一些非病理性原因也往往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如记忆动机不强、过度疲劳、情绪紧张等。邓日良建议学生们在记忆时,不妨先尝试理解记忆,充分运用意义来帮助记忆。另外,还可以尝试多种感官来协同记忆。当然,除此之外,保证良好的营养和合理的作息制度,也会对提升记忆有帮助。

  “以上的案例是高中学生较常见的学习困惑。问题虽是表浅的,但背后可能隐含着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情感心理等相关问题。”邓日良也呼吁考生家长和老师不仅仅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而能从多方面关心孩子,从而帮助孩子在备战高考的同时,也完成一次心理、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成长。

  (本报记者孙敏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