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的房子越来越难卖房地产房地产开发陈仁科房产 |
分类: 【无时无刻不仁科】 |
文/陈仁科
最近,王健林说:中国的房子将越来越难卖,中小开发商的出路在地产之外。我赞同王的前半句话,但中小开发商的出路在地产之外却不甚理解。
诚然,房子越来越难卖是不争的事实,其主要原因至少有四:
一是凡有购买能力之国人,无不在两套三套以上,其后续购买能力已经被透支。另外房产税利剑高悬,购买多套的业主不得不考虑将来所面对的交税压力,这直接影响了该群体的购买欲望和信心。
二是现在房价高企并持续不断上升,确实超过了大多数民众的支付和承受能力,虽购买愿望强烈,无奈“花好雨无情,只能随风去”,望洋兴叹和诅咒漫骂成为渲泄的主题。
三是市场存量庞大,将空置房和即将空置房全部消化,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统计,至少需5年。特别是房地产开发的低门槛,使得有钱人不管是央企、国企、私企、外企,做工厂的、做泥瓦的、开矿的、贸易的、开饭馆甚至种水稻小麦的,只要手上有几个钱,无不一窝风的挤向开发之路,“产能”自然“过剩”。购买者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对房子的苛求越来越严,那些滥竽充数的房子自然越来越难卖了。
四是政策的打压,各种限购限贷措施的出台,严重限制了买家的购买行为,另一种“望房兴叹”更让市场欲哭无泪。
所以,今后的房子越来越难卖将迫使市场进入大洗牌时代,我预计在未来三年时间内,很多无知无良的开发商将被无情的洗掉,有钱就能做开发的时代将一去不返。市场将成为资金、品牌、智慧、专业、责任、良知的竞争平台。
但是不是中小开发商就真的无路可走或者说出路就只能在地产之外?
答案当然是“非也”。其理由同样有四:
一是人类繁衍必然使房子成为“与之相伴”的必须品,人类的四大基本生存需求“衣食住行”住排在第三位,充分说明了只要人类生生不绝,房子也就不可能“绝”。随着新生命的不断长大,新房子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特别是中国的人口基数大,自然需求撑起庞大的市场,如果国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房价在短时间内平稳或稍有下行,政府不再肆意搜刮民脂民膏,政策放松,我相信房地产市场需求依然强劲,广大中小开发商依然有更大的空间,因为如此庞大强劲的市场仅靠几百上千家央企国企是不可能满足的。
二是现行体制造成的国民安全意识迫使国民孤注一掷。人民币对外升值且对内贬值的速度大大超过人们预期,加之其他投资渠道少且风险巨大,含辛茹苦的血泪钱、保命钱、养老钱如何安全持有,成为所有中国人不得不面对的极其残酷的问题。在现实中国,不得不肯定,房子是最为保值升值的投资产品,至少看的见摸的着,其安全感不是其他东西甚至黄金能替代的。因安全问题而急于购房的这一群体到底有多大,至少我无法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么庞大的购买群体又岂是几家央企国企、品牌大佬们能搞惦的?
三是加快城镇化建设已成为中国深化改革富国强民重要方针,有人才有城,城由廓起,廓既房。七、八亿农民进城,该要多少房?这又岂是上千家国企、大企能解决的?只不过极有可能两极分化,大企、品牌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中小开发商将向农村转移,我预计乡镇房地产开发将成为下一个热点。只是三、四线城市有可能成夹心饼干。
四是房地产市场将成多元化发展,其物业划分更为精细,如现在风生水起的旅游地产、养老地产、商业地产、工业园开发等等,既使住宅开发也分为高端、刚需、改善性等。随着房地产开发的不断成熟,购买市场进一步理智和挑剔,相信消费市场必然会出现新的需求,品牌、大企一般都是大规模定制式开发,一般不愿冒险第一时间进入新市场,这就给了中小开发商更多的机会。
所以,我相信房子越来越难卖,但不等于就是国企、大企一统天下,正所谓鱼有鱼路、虾有虾道。如此庞大的市场自然有各种空间、各种机会、各种层次让广大的中小开发商无需杞人担忧的阔步在开发的大道上。
只不过我要重点强调、大声疾呼、再三规劝:无论买房人有多少,关键是买不买你的房?多点专业、多点良知、多点责任,你将无敌于市场!
——————————————————————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
陈仁科公众微信:
广州中旗地产公众微信:zhongqidc
陈仁科地产手记博客:http://blog.soufun.com/chenrenke
陈仁科地产研究室Q群:107225965
新浪微博:@陈仁科
中旗官网:http://www.zhongqidc.com/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