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生活
(2013-02-27 01:27:14)
标签:
朴一鸦青春励志生活希望杂谈 |
我必须找出生命中最积极向上的那个时期,才能够更加坦然的面对或许更糟的状况。于是我想起多年前北京工作的日子。那时候没钱,但有的是胆量,觉得天底下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当时刚进入十一月份,我提着行李投奔很早就在网络上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在北京开了间公司,说是请我过去帮忙,其实我清楚自己的斤两,更大一部分是他在帮我的忙。
那是十一月的头一天,下起了第一场雪。另一个在北京求学的朋友去车站接我,坐在大巴上看着窗外肥厚的雪片缓缓飘落,优雅的如同纯洁的舞者,我忽然就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希望,这种莫名奇妙的自信陪伴着我,直到我在一个夏天离开。
人生地不熟,打了好几次电话才找到公司所在。像许多新兴的创业公司一样,它隐蔽在一个小区的单元房里,记得进门时两个女孩蹲在门里面,在擦地板上的水渍,我们被喊到正对大门的沙发上坐下,公司老板,也就是我那位认识很久但第一次见面的朋友拿出一些文件讲解公司的情况和工作内容以及待遇。陪我来的朋友还小声提醒,不会是搞传销的吧!
想想也是,那会儿靠近阳台的小客厅还放着两张上下铺,老板的两个朋友就住在这里。一个头发长长的扎起了马尾,另一个听口音是南方人,都是互联网行业的前辈,那天晚上我就住在了马尾的上铺。但是我们并没有相处多久,没过几天小客厅就被腾了出来办公用,他们陆续搬了出去,我也在本单元下面的地下室租了一间七平米的房间,除了一张床和一只小小的床头柜,再也装不下别的什么。
在地下室,走廊里的日光灯始终亮着,所以感觉不到白天黑夜,也感觉不到阴天晴日。
公司小客厅的角落有一书架的书,正是它们充实了我无数个下班后的时间,在那方安静逼仄的空间里,我看了几十本书,那段时间应该是我最爱学习的日子,无知者无畏,之后我才渐渐感受到大都市生活将要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代价。我告诉自己,北漂都是没有根的,所以他们才住的很深。
后来我知道,刚进门时看到的两个女孩,蹲着擦地板的是老板的女朋友,同时她也是公司的员工。我一直不太习惯称呼老板为老板,当时也是很没礼貌的直呼其名,幸亏他本人也不在意,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能在发现问题之后以朋友的身份和他说上一番话,而他也曾找我谈过几次话,无论生活上还是感情上,我很感激他能当朋友待我。
我第一次炒菜也是在那里,每天员工轮流买菜做饭,老板也亲自下厨,老实说,他做的饭菜真心不是太好吃。一年后,当我站在西餐厅后厨提着大锅抡大勺时还想,如果这两份工作的顺序调换一下兴许大家都会过的更好一些,最起码也会吃的更好一些。
在午饭后和晚上下班,我经常会去就在附近的鸟巢转上一圈,偶尔还帮路过的游人拍照片。第一次和朋友来鸟巢时还闹了笑话,因为雪下的正大,加上地上房屋上全是白茫茫一片,我们不约而同的忽略了近在眼前的鸟巢,而是反方向坐公交、转地铁,一路颠簸匆匆忙忙的来到了鸟巢,等回到住处雪停了,太阳照在不远处的鸟巢上,我们相视而笑,觉得不能更傻逼一点。
创业的艰难不是他人能够轻易体会到的,所以他正在都生活在焦虑当中。有人常常抱怨生活为什么不能对自己好一点,却从未想过自己付出过什么。现在,他带领公司的员工们搬进了写字楼,拥有了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而我也离开北京多年。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这句话是没错的。
有一种生活叫做他人的生活,我们都生活在他人的生活阴影之下。在朋友的签名上,我看来这么一句话:“许多事情让我们觉得不快乐,其实是因为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
如今,我被扔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没有地铁,没有公交,没有霓虹,没有钢铁森林,没有鲜衣怒马,有的只是四顾之下满目苍夷的山坡。
我经常会徒步出行,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有同伴,去沿着大路耗费三小时可以走个来回的千湖风景区,再往里是冯家山水库;去单程半小时就能到达的刘家牙水库,很多人把摩托车停在岸边钓鱼,一坐就是一下午;去采石场对面的山上探索,那一回山风很冷,我半路退了下来;去翻过若干个山坡,冲着远远看到的白色球状建筑走去,第二次去的时候才发现它的背后是一座寺庙,净慧寺,上空漂浮着数不清的信仰和希望……
我不要他人的生活,我只要做回喜欢的自己,爱看书,不抱怨,不解释。因为我知道,很多人一定也在艳羡着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