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理财DNA从小做起 (作者:joisse)

标签:
金融理财金融投资投资理财理财规划理财产品杂谈 |
2011年12月入冬的第一波冷锋南下,全台媒体刻正火热报导一则两个毛头小孩离家出走的新闻。五天后,兄妹两人在南台湾的垦丁被寻获,终以喜剧收场,不过整起事件也凸显了对子女的生活教育不能仅做一半,理财观念更必须趁早学习。
小兄妹离家出走,急坏了家中的父母进而对外界公开求救。结果找到孩子时,发现竟是哥哥早已筹划多时,仅利用英语演讲比赛的新台币4千元奖金,带领读小二的妹妹去环岛旅行。兄妹生长在和乐融融的四口之家,假日一定是全家人一起出游,走遍各地。事后,父母回忆起,从小兄妹两人的感情特好,哥哥还曾说过,有一天要带妹妹去环游全世界,父母俩皆认为是童言童语不当真。怎知有心的哥哥一直收藏着全家人环台旅游的路线信息,事前还很聪明地规划了环岛路线,但途中吃、住、交通等费用的支出,相信这对小兄妹并没有列出预算表,才会天真地以为4千元新台币可以圆环岛梦,导致最后透支,流落在垦丁大街。
如果兄妹俩从小受过理财的基本教育,父母也在生活教育中带孩子学习“如何花钱”,让孩子“吃米知米价”,在外住宿一晚、一家人吃一顿饭、游乐园门票要花多少钱,以及搭火车、公交车等的相关交通费差别如何?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基本须知,建议父母应该让孩子一起参与家庭旅游的财务规划,“聪明花钱”也是理财必须学习的一环。
从理财观点来看,小哥哥懂得存钱,了解开源的重要,善用比赛获奖积存奖金,这点值得嘉许,但对于花钱这件事就不及格了。子女生活教育不能做一半,学理财也不能学半套,否则最后还是一事无成。
钱要花在值得的地方。聚财之道,来自简单心法:“聪明消费,加上储蓄。”这样的金钱观,父母必须在家庭生活中潜移默化给儿女。与其帮孩子存金钱,不如给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幼童期可以不给零用钱,但名下要有个人的银行账户,资金来源当然以逢年过节收到的压岁钱为主。就读小学时期年龄也还小,这个年纪的孩子身上用不到什么钱,但适时适度发给孩子零用钱,金额控制在20至50元之间。不过要教导孩子思考这笔钱该如何运用?“是要买饼干给自己吃,还是请同学呢?如果请客用掉了,自己就没得吃啰!漂亮的铅笔盒也不能买了!”简单来说,就是一笔预算,让孩子们自行斟酌用途。
给孩子灌输正确的金钱使用观念,“用说的,不如用做的”,尤其孩子年纪还小时,只用口述表示,他们是无法理解的,最好的方式是认孩子透过实际操作或游戏来学习,而且父母要擅于从日常生活中随时“机会教育”。
举例来说,全家一起逛卖场购物的时候,便是绝佳的训练时机。进卖场前,不妨先发给孩子每人一笔20至50元不等的购物金,让孩子自己选购零食,不过,先教孩子看包装重量、颗粒数、价钱,引导孩子思考做比较,同样都是糖果,从颗粒数和价钱来算算看,哪个牌子的比较划算,一方面也培养孩子们数字和数量的观念。久而久之,他们便发现挂“特别不同”颜色牌子的商品比较划算,就知道这代表的是折扣商品。日后,孩子进到卖场寻找“战利品”,应该就会从商品折扣区找起。
父母不该溺爱子女凡事有求必应,让他们心存成年后依旧用钱无虑,有恃无恐的心态。父母从小就必须灌输孩子自食其力的观念:“18岁后,请负责自己的财源,法律规定,父母的养育责任只到18岁成年。所以,你们现在就得开始存钱,大学以后的学费才有着落。”而不是,“孩子,你啥事都甭操心!只要好好读书,高考取得好分数,将来进入重点大学就行……”
亚洲自2005年开始正式推动儿童理财教育,换言之,亚洲推动儿童理财教育也不过七年光景。欧美国家虽然理财教育推动的早,但却是在全球金融风暴发生后,才开始严肃正视儿童理财教育的重要性。甚至连股神巴菲特都下海参与制作儿童理财教育影音节目。2009年7月,新闻报导台湾教育部要将理财教育列入国中基测的考试范围。在教育部公布消息前,台湾其实已经有部份团体或机构运作多年,但始终难产,台湾发展的路径类似2007年才开始积极推动儿童理财教育的日本。理财教育要纳入国中基测考纲的消息放出来后,相关商家一头热,,萎靡不振的市场终于萌发一丝光明商机,但是台湾的父母们却依然没把它当成一回事!出版商与媒体以问卷测试父母的反应,得到最多的回馈是:
一、理财不就是投资吗?小孩子不需要懂投资啦!
二、不用学这么多吧?小孩的学习重点只有升学考试,学这些干嘛!
三、我们家都不给零用钱的,小孩需要什么,由爸妈来买就好。
四、教材内容会不会太难了啊?
五、理财连我都不懂!小孩子看得懂吗?会有兴趣吗?
上述问卷回馈中父母对理财刻板的印象不难理解。为人父母的大都抱着一个简单的信念:“让我的孩子长大之后,能平安的走完人生的路。”但是平安不只是身体健康,还要包括有足够的独立生存和自理能力。这些期待,必须从小给孩子正确的认知观念,养成他们正确的生活习惯。父母总有一天要放手,孩子总有一天必须单飞,等到孩子单飞时才告诉他,你要怎么花钱!你不要乱借钱!孩子不是不敢张开翅膀飞翔,就是飞出去之后,直接折翼撞墙!有的人成了“卡奴”,情形严重的,不堪负债寻短轻生或促成悲剧,这样的人生并不平安......
儿童理财教育,重点不在让孩子去学投资组合,学习怎么买基金、买股票,更不是应付学校理财考试,不断地练习无聊且偏离日常生活的数学题目,笔者认为它的重点在建立孩子对金钱运作世界的基本认知,同时从小深耕正面积极的“看钱”和“用钱”的价值观。
中学以前的孩子学习理财,不妨学习如何找到赚钱标的,充分认知和了解投资所内含的时间复利价值,了解投资商品能“钱赚钱”背后的本质就好。孩子的生活教育、理财教育和基础人格教育必须充分连结做整合,而非将理财教育拆成分科专业单独学习。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深知五育并重,实施全人教育了。
近年来儿童理财教育如雨后春笋争相萌芽,然而简单的“理财”两个字,背后却涵蕴太多的价值观、商业利益和教育理念的角力与冲突……所以最后,它形成市场上一个没有太多人敢碰的缺口,或者大家只在“共同的认知”下(存钱不花钱)打安全牌。渐渐地笔者明白了,亚洲父母,中国、台湾或者华人父母,不教孩子理财的原因,绝对不是可以“民族性和文化使然”一句话简单带过。于是我们的孩子就在过度保护下,自然而然地失去某种谋生的能力和竞争力。
儿童理财教育要从学存钱和记帐开始,学习过程除了理财纪律与习惯的育成,也要尽可能教导理财行为背后的KNOW-WHY。否则孩子的注意力相当有限,也因为孩子没有迫切的理财需求,很容易将注意力回归到学业分数表现,或将兴趣用在偶像追逐上。难怪时下儿童理财教育往往失之在散弹打鸟,搞不出明显而具体的成效!
有心的父母必须先厘清孩子全人教育的重点是什么,那些基础是孩子学习的目标,这也是父母与师长要整合资源的目标。因应孩子的本性和最适发展方向,引导孩子如鱼得水渐次水到渠成,而不是事倍功半累得要死,却看不到时间累积的学习效果,徒增金钱、精力与时间的虚耗。任何学习,时间与金钱的浪费都在其次,孩子学习动机和热情的扼杀,以及亲子师生关系的破裂,才是最大的悲剧!
或许您祟拜“虎妈”蔡美儿,认同“棒下打出北大生”理念。但可知诸多的“卡奴”里,其实也有蛮多学识渊博的名校生,因为消费这门课拿了零分,尽管拥有名校光环或高收入,却仍入不敷出,个个成了月光一族。因此,理财教育不但有其必要,而且更要从小做起,教孩子如何赚钱、理钱、花钱,与读好书都是一样重要的。凡事想通了,事情就变得简单了!剩下的,只是执行力的问题!只不过,切记!理财教育千万不要扼杀孩子的学习动机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