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来,所谓PE,简称股权私募,,又叫私募股权。
股权:就是参与被投资企业的股份;通过以投资对象【企业】的股份权利为对价的投资。
私募:就是采用非公开方式募集;准确地说,募集方式是通过小范围非公开进行的,有相对固定份额与规模的资金募集。
从投向对象的方向来分,分为定向和综合两种。
所谓定向PE,就是以明确标的所设立的项目,或叫基金。就像当年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公司(New-bridgeCapitalGroup,以下简称“美国新桥”)收购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发展”)一样。专门设立一个特定期限的股权私募。
所谓综合PE,就是没有明确标的私募,把募集来的资金,按照实际需要,同时投向公司旗下所有的一篮子项目的私募。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哈撒尔公司就是这一类综合型PE。
从管理运作方法来分,可分为接管式和参与式。
接管方式,就是通过投入资金超过投资对象的绝对股权控制比例,以派驻执行高官全面接管投资对象的方式。上述提到美桥对深发展一样,全面接管,派驻CEO进行管理、革新、运作。
参与式,就是只派指导或总监等人员,帮助参与运营,帮助推动上市、并购、重组、革新等。
当然,也有搭顺风车的方式,这种很少存在。因为如果是便车,一定是车比较强势,没有必要进行利益割让和输送,除非友情客串,请客送礼、报恩酬谢。但,那也只是很小很小的份额。也不值得放于桌面。
无论是参与式还是接管式。目的都是一个:在投资者和管理者拥有共同的利益驱机下,帮助完善目标公司内外治理结构,全面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有效防范风险,最终达到最高盈利的目的。在中国或者是上市后套现获取倍数利润收益,或者内部股权高价转让等等。
这样大家就会明白pe的盈利方式和途径。
2004年5月29日上述的新桥收购深发展,后入主深发展,至2010年9月2日协议转让给中国平安。就是最成功最鲜活的例子。
【2004年5月29日,新桥与深发展收购,的4家国有股东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以12.34亿元受让深发展17.89%的股权,从而成为第一大股东,当时可以说是创下了上市银行股权对外转让的新高。如今,美桥又以什么价钱卖给平安?2010年9月2日,中国平安拟以持有的平安银行78.25亿股股份以及26.9亿元的现金全额认购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的16.38亿股人民币普通股。比照当时股价,就可以计算出,美桥6年来的PE投资收益是多少。这,还没有包括在6年经营中的分红和盈利所得。】
还有比现实案例和具体数字更有说服力的吗?这就是PE的魅力!
说到这,或者会有很多同行会问,如果说美国新桥是PE,那么,平安是不是也叫PE呀!
这里有两个概念要厘清。一个是通过战略投资的形式受让股权;一个是收购。
说到底就是目的不同。一个是以投资为目的,一个是以扩展为目的。美林公司在投资深发展之前,在韩国,也用同样的方式做了一票。同样是频临倒闭的银行。可见,美林公司投资接管,是以投资为目的,而不是涉足银行业扩展战线。而平安不同。它是以经营为目的,旨在扩展经营领域。
PE大众化平民化的趋势:
门槛的降低,还有就是个人资产的确立【《物权法》颁布】,也为私募平民化和大众化提供可能。
现在如果说有300万现金的个人数量,在国内来说已经是大众,不再是小众。时下流行这样一中说法:
有车有楼有现金30万,刚刚脱离贫困。一旦家庭遇到重大疾病,或者灾难,马上会返贫!
有车有楼有现金300万,就可以认定为达到小康水平。
有车有楼有现金3000万,就可以认定为到达富裕水平。
有车有楼有现金3个亿,多余的已经是数字游戏,就应该多做慈善、可以考虑人生理想啦!
在之前,私募通常起点为5000万,面对的只是全国不达0.88%的人群。那是小众的高风险高智慧的资本游戏。
如今,把门槛降到300万,甚至更低,那就是私募大众化,平民化。
风险也平民化:
这样一来,也可以说风险也大众化。
在此pe风险大众化的过程中,如何判别pe公司的实力,对pe投资项目前景的评估,结合客户所能承受的风险边际,在进行PE投资过程中,尤为重要。
因为在中国的股权私募还在初发阶段,巧遇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和快速扩容的机遇,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无仅有的机遇,所以,成就了中国本土PE疯狂的天堂。
当这样机遇接近尾声,疯狂的资本盛宴渐渐落幕,潮水慢慢褪去,良莠立显,天堂和地狱的距离迅速变得高远。前期由于懵懂无知、被忽悠参与、没有任何分析和判别的客户,只有望天打挂,听天由命,有如一场豪赌。押对的继续留在天堂,押错在劣质PE的,只能含恨殉葬,坠落地狱。
国内本土PE,更多的是一批办公电脑、一堆理念、一群营销人员组成的,象美国新桥有完整、长远投研、评估、管理体系和实力的公司,能向一家象深发展那样的银行派驻有能力落实长达6年治理提升的CEO的PE管理公司,可谓凤毛麟角。
如果说这是经济环境改变引发份份额风险和来自公司自身基础素质和能力的风险的话,那么,投向项目在漫长的投资期间内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被“圈死”被“搁置”的风险,就有点不可抗力的味道了。其实不然,某种程度上也与PE管理公司的经验、洞察了和腾挪调拨对的能力有密切关系。又与深发展为例,在2004-2010期间,国际上国内都经历很多巨大的风浪,2005、2006的股市低潮、2008的金融风暴、国内多场天灾等等。但不是,好的pe管理公司,就能安然无恙。
又没能力为客户挑选适合的PE项目,帮助客户识别和规避这三种风险的可能,就是丈量和考验理财师内在素质的标尺。
此文来源于
http://bbs.jinku.com/viewthread.php?tid=362519&highligh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