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息后遗症(作者:刘锋)

(2011-05-25 14:09:11)
标签:

金融理财

金融投资

投资理财

理财规划

理财产品

杂谈

    自去年四季度,央行已四次加息。这些措施被各方认为是要实现或达到“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消除物价房价上涨的货币基础”的必要手段。相比过年长假最后一天的加息,年内第二次加息前往银行转存的人大增。那么,加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理解利率这一把双刃剑呢?

    借钱成本

    利率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晴雨表,从宏观角度看,它反映了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动状况。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利率有着不同的表现。经济持续繁荣增长时期,企业因扩大生产而增加借款,于是,市场会出现资金供不应求的状况,从而导致利率上升;相反,在经济萧条、市场疲软时期,利率会随着资金需求的减少而下降。

    从微观角度看,利率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杠杆,反映的是资金的价格,在市场有效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到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对于借款人,利率是使用资本的单位成本,是借款人使用贷款人的货币资本而向贷款人支付的价格;对于贷款人,利率是贷款人借出货币资本所获得的报酬率。通过利率的上下不断变动,调整资金的使用方向,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利率的价格成本构成包括:机会成本的补偿、通胀贬值的补偿及风险溢价,影响这三方面的因素发生变化时,利率也会随之变化,但敏感度不同。利率对通胀的敏感性较高,一般而言,在发生通货膨胀时,贷款人会要求更高的名义利率,以抵消通货膨胀造成的资金贬值,保证投资的真实收益率水平。而借款人也会预期到通货膨胀会导致其实际支付的利息的下降,因而也会愿意支付较高的名义利率,从而导致市场利率水平的上升。

    类似地,如果人们牺牲了消费的机会,造成机会损失,也会要求通过提高利率在时间上做出补偿,即货币的时间价值。一般情况下,反映这种对机会损失补偿的真实利率不会在时间上发生太大波动,但新的研究发现,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区间里,对机会损失的补偿要求也会随时间发生变化。

    最后一个就是风险补偿。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能够付出高利息肯定意味着高风险,比如公司债利率要比一般比国债利率高,就是因为公司债的风险更大,而为追求高回报,一些人更愿意购买次级债、垃圾债。目前中国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往往造成信号失真,看不清楚。

    开放之途

    利率市场化步伐的迈出是必然的事情,这有助于资金流向和配置不断优化,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为有效,并将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使金融创新更好地发展。

    中国正向这个方向走,进程也不算慢,目前已走了三个阶段。首先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从2004年之前就开始与国外对接。很多银行外币存贷款利率不尽相同就源于此。

    其次,扩大银行存贷款定价权。2003年之前,银行定价权浮动范围只限30%以内,2004年贷款上浮范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7倍,200410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为基准利率的0.9倍。这也就是一些信用记录好的贷款人会得到优惠利率的原因。同时允许存款利率可以下浮,下不设底,就是说可以实行零利率。之前利率低位运行时,细心的存款人会发现活期存款利率基本上为零。

    第三,在企业债、金融债,票据以及金融市场交易中实行市场定价,对价格不再实行任何限制,随着各种票据、公司债的发展(当然这个发展比较缓慢),特别是OTC市场和二级市场不断扩大,使价格逐渐市场化,许多好的企业可以选择发行商业票据和企业债进行融资,其价格已完全不受贷款基准利率的限制。这个过程还在逐步推进,但目前企业债还严重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因而给银行很大的压力。

    一旦利率市场化,对于客户而言,增加了其选择权,对金融机构提供的价格可以表示满意和不满意。也加大了金融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迫使金融机构根据风险和服务水平来定价,体现出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大的差异性、多样性,让市场更加活跃。

    同时,利率市场化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会起到更加有效的调节作用。现在一次一次加息就属于这种情况,跟市场的脉搏越来越紧密,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主动非回避

    了解了利率的经济学含义及未来趋势,回到目前加息周期下,对于投资者而言,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利率风险。尤其在债券投资中,利率风险是投资者面临的最重要的系统性风险之一。在加息周期时,投资人在购买债券类产品时,要非常小心。通常情况下,剩余期限越长、票面利率越低的债券,其价格对利率波动的敏感性越高。

    债券投资者的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利息收入,另一部分则是债券价格变动引起的价差收入,即资本利得收入。利率的变化会使得这两部分收入向相反方向发展,在利率升高时,息票再投资的利息收入会增加,但债券价格会下降,因而使得资本利得收入减少;反之,在利率下降时,利息收入减少,资本利得收入增加。因此,债券投资人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通常可以采用久期管理将债券收益固定在一个水平上,规避利率波动的风险。

    久期管理对于个人投资者同样是可以做到的。当投资者明确投资期限后,找一只债券或者一组债券构成债券投资组合,通过技术手段让其久期与投资期限相等,这样,利率变化对投资收益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最直接的办法是找一只零息债券,零息债券的久期就等于到期日,因为中间不付息,无论利率发生什么变化,只要持有到期,对投资人的收益不会有任何影响。

    当然这属于被动管理,投资人如果能对利率变化的未来趋势有很好的判断,就可以采取主动投资的策略,利用而非回避债券的利率风险,增加获利空间。比如加息周期购买短期债券,增加一些对利率不敏感行业的股权类产品;降息通道内则购买长期债券。实际上,利率杠杆是把双刃剑,利率水平要反映资金价格的公平性,如果背离通胀太远,失真甚至扭曲,会导致不公平现象。现阶段,包括大宗商品、油、农产品等价格上涨太快,加息可以说是对投资人的一种补偿。但升息过程对整个经济运行是不利的,对于使用资金者来说增加了负担,原材料涨价,加息又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成本,无疑雪上加霜。由此也加大了企业风险,对于投资的风险溢价也会提高,所以投资者要密切关注这方面的变化。

    投资人要适应这一形势,要清楚利率变化对投资是有风险的。很多人一升息就会跑去银行转存,实际上这已构成违约,是要收取违约金的。现在银行还没有对此进行惩罚,好像没什么风险,包括提前还房贷也是如此,将来金融机构会不会转嫁这方面的风险,都需要投资者密切关注。

对于外汇投资者,利率变化的影响则更为明显。根据利率平价原理,资金会向利率高的国家流转,导致短期内该国货币升值,但长期因本币需求增加,汇率上升,收益率降低,该国货币又会贬值。尤其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杠杆效应还是非常厉害的。这些都需要投资人仔细考量。

 

此文来源于变盘时代的基金稳健投资选择(作者:傅慎)

 

http://bbs.jinku.com/viewthread.php?tid=310137&highligh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