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不是个行业问题?
显然不是,双汇之后没有新的企业被查出,并不见得是它们都干净,而是高层显然不希望这个产业再出现问题,毕竟“猪”比“牛”对中国农民重要得多得多。完全可以放心,猪肉大家会继续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会吃得越来越多;
2、双汇会不会倒掉?
由于前期三鹿事件,人们既有前车之鉴又有新仇旧恨,因此很多人认为双汇存在破产风险;个人认为双汇不可能倒,理由一是瘦肉精事件没有人因此受到伤害、没有发生群体性健康问题,因此管理层没有这个“压力”和动力将双汇置于死地。在此需要强调一点:我们的法律与美国存在着非常的区别:那种杀一儆百,让犯事的企业及其行业再也不能、不敢以及没有那个能力再做错事的惩罚性措施在海洋法系存在操作可能,而在大陆法系是没有现成的条文可循的。双汇还是双汇,还会在央视黄金5秒中做广告,还会打造它的肉类品牌;
3、双汇的损失有多大?
江湖上传闻双汇的损失很大,但往往这种情况,最终结果会远比传闻小,唯一要防的就是相关企业趁机报表“洗大澡”。
首先看一下双汇的公告:
双汇产品市场销售及影响情况的说明:(1)济源双汇停产整顿及市场产品回收处理情况
3月15日以来,济源双汇一直停产整顿。3月15日封存待宰生猪689头,其中17头"瘦肉精"检验呈阳性,已进行无害化处理。截至3月31日,济源双汇收回市场流通的肉制品1259吨、冷鲜肉259.4吨,济源双汇厂内被封存冷鲜产品258.8吨,已进行无害化处理。以上处理预计损失3100万元。(2)双汇集团产品销售及影响情况
3月15日以来,因"瘦肉精"事件的影响,部分地区经销双汇产品的商尝超市、特约店出现了产品下架的情况。3月23日,双汇集团召开全国经销商大会后,各地逐步恢复双汇肉制品及鲜冻品上架销售。
2011年3月份,预计影响双汇集团营业收入13.6亿元,其中影响双汇发展营业收入13.4亿元(含代销双汇集团产品营业收入)。(3)目前,双汇集团及本公司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产品已陆续上架销售,市场向好,企业生产稳定,销售规模逐步提高。目前,本公司鲜冻品的日发货量为1500多吨,已恢复至2011年3月份上半月平均日发货量的89%;肉制品的日发货量为3200多吨,已恢复至2011年3月份上半月平均日发货量的71%;日回收货款9000多万元,已恢复至2011年3月份上半月平均日回收货款的72%。
3100万的直接损失,减少了13.4亿的销售收入;间接影响了4-6月份约10%的销售收入预期(估算9亿左右)。
2010年前三个季度,双汇的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是4.32%,已经减少的收入对应的利润为5789万,间接预期的利润损失是3888万;综合这三部分的损失,合计约为1.3亿元,约占2010年年度利润总额的8.5%。或许还需要考虑其他损失可能,但是超过120亿的损失,不知是哪位神仙用何种方法计算的?!
个人认为:8.5%的数字尽管较保守、较为理论化,但应该是个基础,假如双汇进行粉饰,则或有降低,假如预期损失扩大则实际情况应该不会超过17%(8.5%的两倍)。
4、双汇的“底”在哪里?
如前文所述,个人更倾向于这样的判断:
(1)猪肉制品行业没有受到实质性影响;
(2)双汇的产品和市场能够得到恢复,而且时间不会太久;
(3)持仓双汇的基金,个人猜测:逃跑和增持的应该都是少数,而大部分应该选择坚守阵地;
(4)很有必要意识到:双汇在去年11月推出整体上市计划的同时,兴泰集团也通过境外股权变更取代高盛、鼎晖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按照相关规定,56元/股是触发兴泰集团对双汇发展“全面要约收购”义务的要约价格。个人着实不相信兴泰集团这个由双汇员工控制的离岸公司具备全面收购的能力,但我非常相信漯河市、河南省一定能够保住这个雇员超过6万、并涉及(数)十万计的养殖户的产业。
此文来源于
http://bbs.jinku.com/thread-304833-1-1.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