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刚刚远去的那场金融危机中,中国的银行业以佼佼者的姿态傲立世界同行,那么,在此岁末年初之际,爆发出来的齐鲁银行案,就是中国银行业暗藏着的风险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或许,更多由此引起关注是案件的起因和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的加强措施,但针对金融理财行业在事件当中的冲击和影响来看,齐鲁银行案,关于现阶段国内银行业发展之现状,将会引发怎样的反思呢?站在理财客户的角度,在风险控制方面,又将带给客户怎样的启示呢?
反思一:国内金融改革的深化正在进行时,银行业转轨风潮方兴未艾,带病前行成普遍现象。
从政策性银行从国有银行分离,到国有银行专柜成为商业银行开端,国内金融改革正在不断深化。特别在加入世贸以来,外资银行的进入,改革进一步开放,国内原来很多形式的地方区域金融机构,如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地方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正在积极进行转轨、蜕变,期望完成华丽的转身。一时间,满城尽带黄金甲,各种冠名为“××银行”的新兴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四处开花,灿烂地进入人们的视野。无论是新兴的银行还是原有四大国有银行,在商业银行模式下的管理和运作上,走的都是完全陌生的道路。因此,在商业运营与管理、业务拓展与风险管理等领域和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试探性;在整体人才素质、高层管理的综合能力上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欠缺。无论是从四大银行上市前爆发的大案要案,还是如今像齐鲁银行等新兴银行间爆发的案件,都在说明一个铁的事实:带病前行,是转轨中的银行业的普遍现象。
反思二:同时同步的非理性扩张,引发竞争环境的逐步恶劣,也埋下种种风险。
转轨中的银行业内,无论是四大银行,还是其他各种新兴的银行,都怀着方向一致的积极扩张的欲望和冲动。四大银行在上市前都要规模,要市场占有率,稀释不良资产占有率,包装上市;小的银行,通过积极扩张、拉长战线,争取各项业务许可,达到具备绝对量上的较大规模和业务种类上的综合效应,进而拓展各种可能的盈利渠道,摊薄运营成本、树立品牌,最后包装上市。这些基于同样的依靠规模扩张做大做强的传统盈利模式和思维定式,而不是在多元化的市场内找准自己的定位,不懂专注于属于自己的专业和领域内做好品牌,而是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方向一致地采取相同的模式和思维做同样的扩张,这必然会引发行业内的剧烈竞争,也必然为行业发展带来一定时期的混乱和发生各种短视的行为,也必然加快自身风险的累积、推高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埋下风险的种子。
反思三:“信用”安全边际将越来越清晰。
突然的转轨与集中精力于非理性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映了实体经济结构发展失衡下,扭曲性前行跟进的金融体系之现状。同时,深陷恶性竞争泥潭的银行业,必然会使出浑身招数,无所不用其极地应付市场拓展和市场竞争,也因为监管上的放任自流,从而忽视对自身同样重要的资产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内控风险的管理。失衡下扭曲前行的体系和个别局部风险爆发,是除了由货币汇率等宏观因素或突发事件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之外的两种风险隐患。齐鲁银行的案件,就是这两种隐患作用之下非系统性的风险爆发,已经不是开始,更不是唯一的个案,但希望是最后的终结。由此,风险事件的发生,就会拷问银行业的信用安全边际。由于历史原因,使民众形成银行是政府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信用是所有银行信用的心理定势。然而,随着政策和法律的不断完善,政府正在改变金融机构的完全所有人的结构模式,尽管具备深度的利益关联,但,正朝着作为金融风险的监管者、处置者的角色变换,最后救助人角色也变成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进行,不再是“贫困病故”兼顾的姥姥了。之前广东国投破产案、海南发展银行破产案等,都清晰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在商业模式下,金融企业的信用安全边际,正在悄悄地改变。
由于齐鲁银行案件引发的这些银行业现状的反思,对于金融理财行业来说,站在客户的角度,在风险控制方面,又将带给世人怎样的启示呢?
启示一:让自己具备基本的风险识别能力:放鸡蛋时,先看看篮子。
在银行业转轨下的激烈竞争,类似齐鲁银行的高息吸收存款的诱惑,在客户身上时有发生。作为客户,应该让自己具备识别风险的基本素质,明白收益与风险同在,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超越正常的收益,就意味着存在超越正常的风险。所以,客户在理财时,要主动识别存在的风险,投放鸡蛋时,先看看篮子,如果篮子已经漏底,那就要控制高回报的欲望,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这样的教训,历史上也有发生,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广东恩平的金融风波案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客户理财,首要的是先让自己具备基本的风险识别能力。
启示二:主动甄别道德风险:鸡蛋放好了,别忘了时时照看。
正如上文所述,在商业模式下,金融机构的信用边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企业本身,而不再是可以由政府完全支撑,不再是零风险。所以,客户在选择理财银行时,不能再理解为银行都是政府的,都是绝对安全的。对服务自己的银行,除了要考量理财方案是否适合自己外,除了进一步了解其企业文化、经营理念、行业定位、经营状况甚至是历史前沿和发展前景等相关状况,都要做一个初步的评估,并要持续关注。当然,道德风险,除了银行企业的道德风险外,也包括所选择理财师的个人道德风险,也应多渠道多方面进行最大限度的了解。财富无小事,时时多关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启示三:有意识地规避系统风险;按比例将部分鸡蛋变成金蛋,改变财富存在的形式。
这和世人常说的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是一样的道理。改变财富存在的形式,把易变质鸡蛋和易碎的普通鸡蛋,通过其他形式变成相对固化和不易碎的金蛋,这样就能主动规避系统性风险。从上述银行业的现况可知,在变革和发展之中,系统风险有存在的可能,齐鲁银行事件也说明,风险相对集中。所以,作为客户,主动改变财富存在的形式,也就成为有效规避系统风险的可能选择。
不要由于齐鲁银行事件而风声鹤唳,人人自危,这种担心对于国内目前平稳运行的金融体系来说是完全不必要的。风险前置,是每一个客户对于自己财富固有的态度,作为理财专业人士,提示风险,仅仅是分内的职责。
此文来源于
http://bbs.jinku.com/viewthread.php?tid=295218&highligh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