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永远的黄金》,还想写白银。为什么?因为到了12月份,在银行最赚钱的金融产品就是白银。写永远的白银?哪也显得太没语汇了。
去图书馆想找一本关于投资白银的书,找个一本《白银时代》,翻开一看是俄罗斯的文学史,在找一本《白银谷》是一本当代的小说,这本肯定了F130-11-44是熟悉的金融类书目,《白银资本》翻开一看,是个日本家伙写的亚洲金融崛起的论述。没有白银,在这个省最大的图书馆里没有一本关于投资白银的书,不向黄金,有伯恩斯坦的《黄金简史》、王强写的《黄金价值论》、不记得谁写的《黄金投资》让我来读,冷门啊,绝对的冷门啊。
炫耀祖先不仅仅是阿Q愿意做的事情,我们的祖先肯定有过世界上最多的白银,明清之季400多年来,我们国家出口陶瓷、出口菜叶、出口丝绸,几乎换回来全世界的白银,比利牛斯山的、中美地峡,中亚的、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向中国,中央帝国一度拥有巨大的贸易盈余,也没有盖特纳、伯南克对这巨大的顺差指手画脚,学者们估计在明大约流入了3亿两,清前期道光之前的140年流入2亿两,这样仅仅是贸易顺差我们就拥有了5亿两白银,而我们自己开采的要更多,这样我们国家几十亿两白银是有的啊,有这样多的白银我们还怕白银涨价吗?再有一般我们多的东西从来就不涨价,涨价的肯定是我们没有,哪我们的白银哪里去了?
学习中国近代历史最麻烦的事,就是记住那些太多的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等等。大清帝国除非不签约,签约就赔银子,连不要命的刘永福那年在越南打赢了法国人,也签约、也赔了银子。大清国赔了多少银子,有好事者计算过,联本代利,大清帝国一共赔了98亿两白银(我感觉似乎没那样多),仅仅《辛丑条约》就本息9亿多两,相当于大清国12年的财政收入,而《马关条约》让日本人品尝了战争的甘甜,本息2.5亿两的白银、大清国残存的炮舰,为日本人奠定了坚实的战争基础,哪些白银相当于当时日本8年的财政收入,没有这些白银肯定没有日本对中国更大的屠杀,就没有南京、南京,我们赔的不仅仅是400年积攒的银子,我们的银子为我们的民族培养了哪么多最优秀的刽子手,来冷酷的砍我们的脑袋。
进入现代,好莱坞、宝莱坞消耗了最多的白银,每一部大片要好的导演、好的演员,还要有白银,白银作为感光材料等工业用途占了需求的50%,到2009年世界每年的白银消耗量大约在3万吨,而世界的白银产量只有26000吨,而且多年来一直是这样,产量小于需求,但是白银并没有因此大幅度上涨,因为各个国家在抛售历史上积攒的白银,比如在1999年,中国政府抛售了1900吨白银就极大的打击的白银价格,今天不同了。今天世界各个国家的白银都用的差不多了,而发现全球的白银储量就剩下27万吨了,悲观的估计世界的白银还能维持7年,而乐观的估计可以维持28年,你说白银会不会涨。
黄金白银真的涨了很多吗?我怎么没看到,事物是相对的,是树在动,还是风在动,我没看到黄金、白银在上涨,我只看到美元在跌,美国人用2%的增长来偿还5%的债务,这在数学上就是个没有解的难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美元贬值是美国人活下去的唯一出路,而美元没一次反弹都是更大下跌的序幕。
A股中有一只是白银感念的,就是ST威达,赵满堂在内蒙的银都矿业要跟威达做资产置换,我见过一张赵满堂与李岚清总理的照片,他们笑的那样灿烂,我估计赵满堂的事情十有八九能办成,希望赵满堂能快点摆平证监会的官员,这样我也能赚一点。
我持有宏达,是在国庆节前进的,我喜欢看地图,我总很长时间的看地图,持有宏达是因为宏大拥有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金鼎锌矿,金鼎锌矿在云南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在险峻的高黎贡山区、在怒江、澜沧江区域搞规模开发我看不是什么好主意,可是我们国家在做这样的事,产出巨大的财富、毁掉优美的环境,我发现也在兰坪、在距离金鼎咫尺的地方,在一个叫白秧平的地方,有我们国家最大的白银矿,有7000吨的储量,宏达的关联公司买矿已经买到了澳大利亚,而眼皮底下的肥肉怎么不吃,中国最大锌矿、银矿都拥挤在兰坪陡峭的山岚,不知道那天一锤子敲下去,又发现了什么更大的金属矿,刘苍龙能买下金鼎,能不能也买下白秧坪的银矿,如果哪天买下了,股价翻一倍我是坚决不同意的,我一直没有说这个理由,我怕大家说我疯了。
此文来源于
http://bbs.jinku.com/viewthread.php?tid=282183&highligh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