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认为炒股票对于站在“理财”人角度的我们来说是比较单一的一个方面;是投资的一部分;是比较窄的一块理财“短板”。不应该作为我们理财师唯一的选择。这个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没有争议的,我也持这样的看法。因为毕竟我们学了太多的理财方面,应该被派上用场。可是如果没有地利与人和的支持你却做不到这些。对不?由于在我的眼界里的时空比较窄,见不到大。容易误判,请大家包容。从我的位置上来看,我们这里当下的“理财”市场我还看不到这样的地利与人和。更何况因为我们眼下考核的标的是“量”的多寡而不是“质”的高下。我既要把握住“量”;还想提高“质”,那我怎么办?因为一个是养家活口的现实;另一个是行业纪律的规范。按道理说我们所追求的应该是后者。可是呢在当下的理财环境“量”却是我们存活的基本条件;“质”呢只能作为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对吧?所以在当下没有“量”就甭奢谈“质”了。因为你还不具备话语权呀。不过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开始转型了,未来的发展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来解决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向。那么也就是说会让老百姓越来越有钱的,只有这样才能刺激消费。对吧?那么真正的理财市场离我们还会远吗?况且银行业的规模扩张的空间基本上我们也看到了也开始收窄了。银行的市场不是也得跟随国家经济的转型而转型吗?还搞粗放式经营?好像这样不是最优化的战略选择。培养我们的目的好像也没有这么简单,我想。到了该用技术含量取胜的时候了。其实我们的春天就在眼前。我常常会扪心自问,你准备好了吗?怎么整着整着好像有点说跑题了,打压泡沫。拉个高先出货。回头我再接回来。
我想说的是我的准备。为了赢得客户,让客户增加对我的了解和信任度,我有必要从炒股票的角度切入和拉近同他们之间的距离,增加他们的信任度。因为我认为目前他们还不知道或者不理解理财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或者说能干什么?如果你跟人家谈理财,人家不一定会愿意听。还真就挺难解释。对不?可是炒股票却不同,因为对于股票好像人人都可以谈出个子午卯酉来。所以谈股票有共同的话题,是最容易沟通的。那么对于我来说就要认真研究这个市场,把我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叫他们去体会和感悟。这样我们之间就能够增加亲切感和认同感。你认为是不是这样呢?比如说按照我的理解不一定你给他们挣到钱,他们就会信任你。因为话说起来都是需要时间去检验的,因为你肯定有试错的时候。这其实也不怕。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在纠错的能力上的把握,就是我们所说的控制住风险的能力。牛市都赚钱;熊市都亏损。不知道我这样理解这个市场对不对?也可能这个比较绝对,因为我不排除各行各业都有高人,在这个市场里肯定也有。可是却不是我。我只是个理财师,据说掌握了相当的理财方面的专业知识;据说“很全面”。那么只能按照我理解的去做啦。我的理解就是:如果你能够给他们带来躲过大波段的损失,即使没有赚到钱,这个也应该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和理解你的。因为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因为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把握大趋势的能力。不知你同意否?其实说到底如果作为理财师的我都不懂得怎样炒股票?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如果那样的话确实就是我个人的悲哀了。所以我要试试,无论是炒股票;还是拿股票说事儿。其实这个也只是术;不是道。这个道当然就是我们最终要把握和执行的理财理念了。其实就是这个股票选项,还要在我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这个市场之后的夸夸其谈,不能无的放矢。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逻辑是我必须有的思想准备。这个其实与我们作为理财师需要掌握市场经济的理念并不违背。因为我可以不懂实体经济的运作,但是我却不应该不懂资本市场的运作。这个没有办法。因为客观上这个职业逼着我们理财师去做。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面之词,不一定适合别人。找出自己和客户沟通的切入点,让客户知道我们;认可我们,才是我们理财师走向成功的必由之道路。
人们或者认为炒股票可能是很个性化的事情,或者说是他不是我们概念化的理财。因为会炒股票不一定证明会理财;而会理财的人就应该懂得怎样炒股票。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其实后一句话对,前一句话不一定对。如果你知道炒股票的话,其实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在里面。比如说你炒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而挣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是不是为了以后生活的更有质量和上档次呀?或者说使我们在未来的财务的收支平衡上增加自由度呢?其实这里的道理应该在于手段应该是为目的服务的。因为我们起码知道炒股票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炒股票赚钱了最终的目的是在生活的质量和档次上的提升。对不对?如果我们一味的为了赚钱、赚钱,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之中迷失自我,犯目的性错误。就会失去生活的本来意义和乐趣了。其实这个就是不会理财的道理。你说对吗?可是人们往往重视它的手段而忘记最终的目的而沉迷其中。最后变成一种痛苦就更加得不偿失了。不知你同不同意我的这个观点?其实我们为客户理财的终极目标也是实现人的一生在财富安排上的自由、自主和自在。如果我们的理财规划达成这样应有的目标,就会使我们的人生更有乐趣和意义。你看他们之间是不是有着相同的目的性呀?只是大多数人不是十分明了这个。因为他们没有我们掌握的和知道的这个理财的领域的系统的相对完整性嘛。而我们只是比较他们更清楚这些罢了。其实我们学习理财知识的目的也是要我们把这样的观点在结合我们的应用上灌输给他们。不但有理财规划,还有理财理念。这样我们的教诲才能够更加使他们信服。我们的工作计划也就随之进步了。
其实要说炒股票这里的学问也是很大的,这里的理念包括了很多理财的方法。比如说价值投资的理念;技术分析的理念。这些技术手段无论使用那种,我们在对客户做投资的资产配置时,总是把控制系统风险放在首位,所以就分开标的物的不同风险进行资产配置。这都是我们学习过的投资方法在股票市场上的应用。炒股票也一样,首先考虑的也是控制风险,比如你在低价买进股票,因为你认为这个时候买进风险要小;高价卖出,因为你认为这个时候风险已经大了。其实这个也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可是什么是低的价格呢?我还真就说不清楚了,就得看市场。比如如果说我在7月到
11月12日之间没有赚到钱,说明我没有买在低点和择股有问题;或者到了高点我没能止盈,坐了过山车。懂我的意思吗?其实还可以这样解释,前一种情况是我没有在恰当的时机买进恰当的股票;后一种情况是我没有在趋势出现拐点时走人,幻想着盈利还能回来。其实这是炒股票的人经常会犯的错误,我肯定也不例外。那么这里的问题我们能不去研究吗?因为面对风险和盈利的控制是我们一贯坚持的理财理念。那么我们似乎就有必要学习这个市场;并且尊重这个市场。否则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什么风险什么盈利之类的话就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可是却不管用。未免会说不过去的。那么我们在为客户做投资配置的选择上该怎么去做呢?根据我对市场比较肤浅的理解,说说我的看法。比如现在的市场,我们看到的“大象”们,他们的PE都很低的,绝对价格也很低几块钱的股票有没有投资价值呢?其实按照我的理解他们的盈利能力那是相当强的,尽管他们的市值很大。其实这是我们静止的看。只要这些个金融机构或者“央企”们不倒,他们就能够给我们这些股东带来盈利的。我问你他们会倒吗?我觉得不会。因为他是国家的;是这个大厦的支柱。所以必须让我们看好他们的未来。因为一个国家是否真正走向强盛最终会体现在他的金融资本和资源领域的强大上来。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强。其实叫我说它的市值还不够大,以后还要更大。你信不?从这点来说就是我们理财的一个基本理念。跟上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变。所以如果想理好财;使用好投资工具;就得学会炒股票,做到资本利得。那么你能不掌握这个市场经济的基本面吗?你能不知道经济政策的走向吗?好像这个也反驳不了。因为我们学过什么投资,股票、债券和期货等等这些工具是要用的。而目前看来只有股票市场比较活跃,基础比较好;而债券市场客户还不怎么认同,更无论期货了。那么客观上也要求我们具备在股票市场上投资的功夫。就是说这是个必须的过程。可是从另一个方面考虑即使我们掌握了这些个知识都不一定能够赚钱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还有一个心态的问题,就是大家说的人的贪欲了。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所以把炒股票同理财理念结合起来看,既要有炒股票的本领;还要用到理财的理念。怎么才能把理财的理念应用上呢?就是提高我们和客户对贪欲的认识,如果要想增加财富,应该是个逐渐积累的观念。因为一时的暴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可能我们也做不到。他应该是一个相当的时期的积累过程。不知道你懂我的意思没有?就是可能是我们一生的完成过程。怎么样似乎没信心了吧?其实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创造财富原始积累的过程,主要是靠薪酬维持生活的。而我们做理财规划基本也是这个范围。那么我们能做什么样的规划呢?所以说为什么我们有投资按照人们不同的年龄段控制风险能力问题。还是要把握我们的人生不同阶段进行规划的。当你处在不同的时间段,那么你的人生目标和需求就会不同。没有办法。这样你积累财富的能力也会不一样,必须适合自己的段。当然也不排除有的人的投资能力强一些,可以把握住自己。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能力。只有我们去为他们做规划,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存在的理由。
既然我们的理财其实离不开这个市场,那么我再说说这个市场应该有的变化吧。其实无论怎么说我们这个资本市场一定要走向成熟的。因为经济转型以后,扩大“内需”,一定得使老百姓兜里头有钱。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内需”的主力军。并且他们是最爱这个国家的。而增加财产性收入是未来资本市场的几个主要功能中的一个对吧?当全流通时代到来的时刻,应该就是价值投资的来临之时。到那时可能按照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进行投资,在这个市场我们就可以得到贯彻。选择向好的行业的股份公司,长期持有和成为这样的公司的股东。跟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财富的增值才会有保障。这应该就是这个市场的一个变化。是向好的变化。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如果让我选择,我会这样做。只要他们的董事会的大股东们对自己的公司的未来永远信心满满,不减持坚决持有,不像现在这样搞短期行为。我就没有理由放弃,他们持有的时间就是我作为投资周期的参考参数。是不是应该这样?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当我们在为客户进行资产配置时,就会有一个合理的现金流预期。那么按照我们的规划报告,才可以完成我们和客户所要达成的预期的期望财富值。最终实现客户财富上的合理自由度。这也是我们作为理财师获得的一个欣慰吧?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这样。对吧?
此文来源于
http://bbs.jinku.com/thread-281239-1-1.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