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数据,
8月份CPI涨幅同比上涨3.5%。CPI已经连续两个月高于年初设定的3%目标值,这进一步加剧了“负利率困局”。
按这样的数据测算,居民1年期定期存款实际贬值达到1.25%。这意味着如果延续这样的通胀率,居民手中的1万元存款1年后实际缩水超过125元。
这道算术题其实很简单,难得是该如何应对。
对负利率的担忧让投资者的情绪会变得十分敏感,可是,以往买房或买股这所谓理论上长期投资抗通胀的最好工具,如今似乎也有点此路不通。当前的房产价格已经透支了太多的预期,而且现在房产宏观调控政策有颇多利空消息,当下买房可能并非明智之选;而股票、基金等资本市场的投资工具,到了中国似乎就水土不服。股市里总有着那么多从不分红的铁公鸡,而多数基金又只顾着扩大规模赚取管理费,因为市场涨跌始终无碍其旱涝保收!
那么,也投身于火热的民间借贷吧,1分息的诱惑相对于存款的负利率,当然难以抵挡。可是传来宁波宁海清理非法民间借贷的消息又是一声警钟。
或许,银行的理财产品是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偏偏又会让很多投资者气不打一处来,因为很多高收益的产品有着高门槛。中信银行一款房地产股权基金项目,20%的测算年收益就因为500万的起步让不少投资者愤愤不平——谈不上嫌贫但绝对爱富,这就是现实。
纠结着吧,几年来看看房价、黄金等大宗商品的不断上升,“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火箭般地提升生活成本,便可明了通货膨胀已经不容回避。在这种情况下,究竟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财富还能得到保值增值呢?投资真得是个难题么?答案其实很普通,那就是“一定要持有随胀(指通货膨胀)而涨的资产”。
房地产、股票、基金还有黄金、艺术品等等投资工具其实都是适合普通普通大众的投资工具。我们之所以总是为投资而纠结,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心总是浮躁。数据显示,75%以上的投资收益来源于资产配置,历史不断地在验证,资产配置是抵抗风险也是对抗通胀的最好方法。不过,资产配置因人而异,投资者需要考虑风险偏好、投资期限等要素,才能配置最适合自己的组合。
此文来源于
http://bbs.jinku.com/thread-246527-1-1.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