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战胜自己的心态(作者:AFP持证人 姜正安)

(2010-09-28 15:43:11)
标签:

金融理财

金融投资

投资理财

理财规划

理财产品

杂谈

    人们最难抗拒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诱惑,比如权利;比如金钱;比如美色。

    当那些个拥有这些的人们在我们面前彰显出优越、矜持、盛气凌人的姿态时,我们可以感觉到只要拥有这些东西似乎能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也许这些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表面。可是谁又去关心他们的背后呢?因为我们也有这样的欲望,那就是统治欲、满足欲和占有欲。那么这个对于我们来说又有谁能够加以拒绝呢。是吧?

    假如我们得到了这些,我们的心里会有多大的知足感呢?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这些,就不确切的知道他们的想法,那么只好瞎猜,我猜即使我们得到这些了我们还是不会知足的,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我自己的想法是什么;我想要得到什么。比如说:在我没有属于自己的洋房时,我很想拥有洋房;在我没有属于自己的名车时,我也很想拥有名车。并且我还喜欢音乐,就想有钢琴;喜欢绘画,就想有画室。可能还有很多,我就不说了,因为暂时我还没有想到等等。。。。。。你看我的欲望是多么的多呀?

    假如你看到某些人,他们得到这些并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够达到时,你将做何感想?假如你有家庭或者社会的背景,那么我要祝贺你,你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好手中的资源,因为你的先天优势是不可多得的。你可能就可以比较轻松的得到这些。但是你也应该努力或者有所付出。毕竟那些只是你起步的条件,后期的跟进还要靠你自己。假如你的基础不好,能量就会受到限制,你的发展空间就不会太大。如果你没有充分的把握住自己的优势,在前进的过程中去提升自己,虽然你很富有,似乎看上去也很幸福。可是别人还是能够看出来你的浅薄,如果这样的话你还不算高贵,因为你的内心是空虚的。人的高贵是从内在发出的,并不是你有钱了你就高贵了。因为这个谁也帮不了你,尽管你有那样的环境,也得靠你自己的能力去提升自己。听别人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内心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我不知道这句话对不对?你信不信?

    那些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通过自己艰苦努力却没有实现的人,他们将如何面对这样的现实呢?其实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这些你想拥有的;你想得到的,不一定你想通过努力你就可以得到他们,不是吗?那么你该怎么办?没有问题,这个我总结了,这可不是我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虽然妒忌心我也有,我也想争强好胜。可是我不会总是拿这些去攀比。我只和从前的我做比较,看是否我现在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是否比以前提高了。如果提高了,我会很快乐、很满足、很幸福的。因为这证明我的努力是合适的,我就坚持下去。如果没有,我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我的差距在那里?我还需要该怎么再努力?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原来的思路。其实在分析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找到了快乐、满足和幸福了。不信你可以试试。

    其实像其他人拥有我说的这些并不一定就能够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和满足的。他们肯定也有他们的烦恼。不是吗?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知足就是幸福,应该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生活。生活的快乐就是一种幸福。但是快乐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找,跟别人无关。并且我们知道幸福和满足其实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知足。当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我们难道不幸福吗?比如和媳妇逛街;陪着老人说话;看着儿子学习;读读自己喜欢的书;交几个真心的朋友。。。。。。当我们做了这些以后,难道我们不快乐吗?其实幸福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不光是你有了我上面说的才是真正的幸福,只要你细细的品味生活就知道什么是幸福了。因为他是我们自己心里的一种感觉,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有一个极端的例子挺有意思,不妨搁这里让大家想想:比如把一块钱给一个穷人,对于这个穷人来说就是一种满足,而把一块钱给一个富人的话,那么对他来说就是一种羞辱。不是吗?你看这里有一个什么道理呢?西方经济学说:人的需求是有效用曲线的,当需求达到一定程度时,效用就会降低。效用是我们对一件事物的满意程度。我不懂他们的道理,我就知道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得到了他最需要的东西就是一种幸福。其实我们想想不光是圣人们说说,就是我们自己也能够在生活之中品味出来的。只要你有了相当一段生活的体验,你就能够体会到的。

    当一个社会把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用这样的价值标准来衡量时,就会促使我们想办法去实现他。在我们努力为了得到这些而奋斗的过程之中,我们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实际上一个人对自己的心态的把握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社会的浮华;人心的私欲;价值的取向,都会使我们有所行动。而且我们的心里一定会有梦想,我们一定要去实现他。是不是挺矛盾的?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看书,看了许多闲书。产生了不少幻想。受书中的传染熏陶比较重,觉得现实生活也应该是这样。只要我努力,就可以像书中说的那样去做了就可以实现我心中的梦想。书生意气;乱点江山。幼稚的思维让我在现实中几尽碰壁。为什么现实和书中的差距会有这么大?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也没有人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和经验的积累。知道了原来书是人们心里理想中的现实,和真实的现实生活不一样的。你可以抱有书中的理想,可是你却不能按照书上说的去那么做。因为你在现实当中遇见的人,都是些很平凡的人的,遇见的事儿也是很琐碎和烦心的。现实不总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阴霾、会有雷雨。其实他们曾经也有梦想,也曾经跃跃欲试过。就是说他们也是过来人,跟我们一样。经过生活的历练之后,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什么可以亮出来;什么应该藏起来的。其实这就是我们说的经验了。但是我还是从中领悟到,我们在年轻的时候还是应该打拼一下,因为通过自己的打拼,我们朝着理想的目标迈进,虽然可能是被碰的头破血流。可是我们一定会得到我们应该知道的东西。这样我们才会成长;我们的内心才会坚强起来。我们那时的努力奋斗是有用的,如果我们能够从中学到了什么的话。

    其实现实不会是你想象的那么好;可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坏。对吗?其实这就是心态问题了,要看我们怎样对待。我举个例子,我看的营销的书籍,有两个推销皮鞋的人,他们的老板让他俩到非洲的黑人区去推销皮鞋。当他们看到那里的人都不穿鞋的时候,两个人对待这件事情的心态完全就不一样了。一个人看到:“怎么他们都不穿鞋呢?”另一个人却看到:“他们都没有鞋穿呀!”这里的道理就是看你怎样对待生活了。你如果积极的对待,那么你看到的就是阳光;如果你消极对待,那么你看到的就是阴霾啦。其实凭这两个人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认识,你可能就能够猜出他俩谁最后能够走向成功了吧?其实像这样的故事我们自己也可以编的,比如我们对待上班的问题,你认为一天八个小时是长呢?还是短呢?有的人认为他长,有的人认为他短。你怎么看呢?我们是不是应该这么对待。当认为他长的时候我们是否无所事事、当认为他短的时候我们是否有做不完的事情?其实这就是心态。

    我们虽然付出了许多,可能我们不一定能够得到我们付出的那样多。再看到那些个并不需要像我们一样付出许多的却能够得到他们所要得到的,可能这时我们就会产生不满,会抱怨。其实没有必要。我再说一个故事,你们听了一定会羡慕的。说一个人在看到一位老人家横穿马路时,被一辆拖车给刮倒了。汽车却扬长而去,不理不会。我们不评论司机的道德怎样,我们看这个人的行动。这个人很气愤,就记下了车牌号。然后搀扶老人到医院检查,看看伤着了没有。后来又给老人送回家。你猜奇迹是什么?原来这位老人的父亲是这个市的市长大人。那么这两个人的结果我们就不用猜了吧?其实这个故事漏洞百出。我们也不去管他,我们要看的是他想说什么。可是很多人并不关心这些,只看到事情的表面,看不到他背后存在的道理,却啧啧羡慕那个人的好运。为什么我没有遇见到呢?为什么那个人不是我?可是我问你,即使你遇见了,你会去做吗?你能做到吗?这可不是你想做就能够做到的呀。故事的真假我们姑且不评说。我们只说他背后的原因,其实这是一个人平时养成的习惯的条件反射。你信吗?当一个人具备了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在他的行动中就会不自觉的反应出来。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你说呢?

    其实能够提升一个人的精神的就是你的付出,而不是索取。你能够付出多少,你的回报就是多少。这好像是有规律遵循的。没有首先就想要回报,然后再去付出的。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挺功利的?你说呢?当你先想着要求回报多大的时候,你的心态已经是不正的了。那么你的付出也不可能是真心的,你想你的回报会大于你的付出吗?把握好我们自己的心态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默默的去做我们自己该做的事情,默默的付出。不攀比、不抱怨。这个人们是应该能够理解的。逐渐积累我们自己的幸福指数。只要我们真心的付出了;真心的对待事情了。我们的回报我们自己知道。幸福和快乐会随之而来。

 

此文来源于投保商业养老保险十大认知误区及对策探析(作者:老枪

 

http://bbs.jinku.com/viewthread.php?tid=245659&highligh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