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涨幅比6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超越了3%的心理底线。尽管政府一再宣称:“当前中国的价格运行基本稳定,对实现全年通胀控制在3%的目标更加具有信心。”,
“下半年有利于物价稳定的因素较多,实现全年价格总水平涨幅3%预期调控目标的基础进一步巩固。”我们也不必因一个月的CPI指标超高而过于紧张,但是,作为普通居民,还是应该尽早认清高通胀现实,找出适合自己的抗通胀投资品和投资方式,来积极应对这种局面。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能够自由参与的投资品无外乎储蓄、债券、基金等几样,其余如黄金、外汇、股票甚至期指等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以及研究和分析的时间、精力,很难适合大众投资和操作。基于此,我们先对上述三种投资品的特点进行简要对比:
储蓄:一年期定存利率仅为2.25%,明显低于CPI上涨幅度,且流动性差,提前支取只能享受活期利率;债券:发行规模有限,期限较长,同样变现能力较差;基金:传统的封闭式基金随着达到运作期限,可投资的数量越来越少,开放式基金,特别是股票型基金,在经历了07、08年的快速增长,市场对其过度追捧,而金融风暴以来,大批基金净值巨幅缩水,也使得投资者望而却步。对未来经济形势尚有太多不确定性的时候,很多人都希望有一种工具,既能够保有稳定收益,又能够在经济复苏时搭上股市上涨的便车,享受到超额收益,拥有灵活、安全的双重特性。
其实,刚刚兴起的“分级基金”恰恰具有这种特性,能够满足大家的多种需要:
保守稳健的投资者可以选择稳健的A类基金份额,激进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激进的B类基金份额,而资金量较大者或机构投资者还可以选择分级基金母基金。原因如下:
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其走势无疑是人们判断未来经济运行方向的一项简要而直接的指标,也是基金投资的主要渠道,当大盘低迷时,分级基金中的稳健份额因具有一定的保障条款,比如市场下跌时分配高比例收益、固定的收益率等等,可以抵御市场下跌的风险,安享预期收益;当大盘上涨时,由于激进份额的“杠杆率”使其份额净值涨幅能够远远超过大盘的上涨幅度,享受超额利润。综合两类份额,母基金岂不是同其他基金一样面对市场风险而束手无策?实则不然,由于将基金拆分为稳健和激进两类份额,给投资者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即使持有完整的母基金份额,大盘下跌时也由于A类份额的保障,使损失降至最低,必要时抛出B类份额,锁定A类份额的收益即可;大盘上涨时,拥有B类份额的杠杆作用,同样跑赢大盘涨势,获得超额收益。
尽管分级基金拥有如此“诱人”的优势,我们也不能盲目投资,还要把握以下几点,才能达到“巧用”的效果,实现抵抗通胀的目标。
一、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看清基金契约条款
分级基金是国内新兴的基金品种,条款也相对复杂,其实只要把握两点:即拆分比例和对A类份额的保障性条款即可,如上表中,有些基金的拆分比例是1:1,即,分级基金上市交易时,稳健类份额和激进类份额各占母基金的50%,有些基金的拆分比例是4:6,即上市后,稳健类份额占母基金的40%,激进型份额占母基金的60%,不同的拆分比例,享受保障的程度是不同的。
二、明确A类份额的收益率,牢记B类份额的杠杆率,准确计算自己的预期收益
即使是同样的拆分比例,以浮动利率加固定收益率补偿与仅以现行的一年期定存利率2.25%加固定收益率补偿比较起来自然要灵活,当让,补偿利率越高,保障性越强,但这样的话,B类的激进型份额的杠杆率也必将比其他基金的要高,风险会加大。
三、尽量波段操作,毕竟基金净值是随时波动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分级基金中的杠杆份额由于波动性较大,更适宜波段操作,投资者可密切追踪这些杠杆份额上市后的表现,根据其规模、建仓情况和根据大盘走势预期等选择合适的标的进行波段操作。即使是保障型份额,当二级市场价格超过其原有的面值加承诺的收益率之和后,其价格也已超过了其价值,短期内不适宜新介入或继续持有,可待价格回落时再考虑购买。
在CPI涨幅高居不下的现实面前,储蓄只能为我们带来“负利率”,使资产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而“分级基金”,由于其上述的种种特性已成为当前投资市场的“新宠”,数量和规模还将继续扩大,我们可以以这种新型工具,灵活运用,帮助我们实现投资目标。
此文来源于
http://bbs.jinku.com/viewthread.php?tid=232277&highlight=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