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且看银行的媚权姿态(作者:AFP持证人 ella0122)

(2010-08-17 15:20:33)
标签:

金融理财

金融投资

投资理财

理财规划

理财产品

杂谈

自古以来都说商人势利,其中又以高利贷者最甚。现在看看的行为是什么样呢?最近爆出来一个新名词叫“官赖”,意思是为别人担保的公务员或者特权者,一旦债务人还不了钱,担保人理应向银行还钱,但是他们却凭借自己的官员身份赖起帐来。据说浙江仙居县,到目前为止,拖欠金融机构借款的“官赖”有200多人,涉及金额3000多万元。前段时间,仙居县成立专项清收工作领导小组,对这些“官赖”进行了一次整治,首期追回欠款594.5万元。

我们再想想,如果是普通市民欠了银行的钱呢?比如我们都会遇到的信用卡欠款。如果老百姓胆敢拖欠银行的钱,不是故意不还钱,只是有些特殊事件给耽搁了。不仅催款单纷至沓来,而且律师电话也会时不时打过来威慑一下。此外还有高额的罚息,这还没有完,你还会被银行列入黑名单,以后再想贷款,那可就难大了。如果买房子,贷款就难办了,即便办下来也要执行上浮利率。看看吧,银行对普通市民的信用管理应该是很到位的呀。欠债不还,凭银行这么大的机构对待你一个小人物,你是逃不掉的。

    可为什么银行在这些官员面前就束手无策了呢?难道这些官赖就不担心自己的信用受损么?难道他们一辈子就不再和银行打交道了么?难道法律都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了么?一连串的问题在“权”字面前就不是问题了。银行与当地政府的关系那是鱼水关系,看看银行的信贷结构你就明白了。银行的钱都投向能拉动GDP增长的行业里去了,房地产、基建、钢铁等行业,而这些行业的准入是要仰政府鼻息的。说白了银行不过是当地政府的钱袋子,他们哪敢得罪这些官呢。在我们普通市民看来十分强大冷酷的银行其实在特权面前也变成了弱势群体了。原来银行也是欺软怕硬的。

    再深入思考。国家一直在讲信贷结构调整,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可银行信贷对于贫穷地区、农业、弱小新兴产业的支持远远不够。银行太多的钱流入重复建设、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他们还振振有词——商业银行要约束风险。可是中国银行业的坏账从来都是国家机密,四大行剥离坏账的数额已经让人瞠目了。中国商业银行约束风险的手段不是利用科学的风险防控模型,而是依赖政府支持。政府也正是利用这点,蜂拥成立投融资平台,套取银行资金做假大空的项目。鬼城、楼脆脆、垮塌的大桥、各地频频出现的“天坑”都是银行与政府联袂导演的闹剧。

    只是苦了中国老百姓。我们的血汗钱不过是投资在了这些没有价值的工程上,也许间接刺激了就业。但是农民工的问题是这个国家难堪的伤疤。不仅如此,我们还得承受自己财富缩水的代价。银行坐吃存贷利差,去年天量信贷,贷款利率并没有上去,要保持利差,维持银行利润,只能变相降低存款利息。面对高企的CPI,疯狂的股市,不靠谱的基金,老百姓除了存钱,还有更好的选择么?国家说,今年银行要着重调整信贷结构。结果信贷结构调整还未见实效,银行已经举起了收费的大旗。存款要交点钞费、取钱要收跨行费;保险当成存款推销;理财产品零收益。

    银行高管的薪酬上去了,国家GDP拉高了,地方政府形象工程有了,老百姓钱包越来越瘪了。在这个圈钱的循环圈中,只有普通老百姓是最终的输家。

 

此文来源于且看银行的媚权姿态(作者:AFP持证人 <wbr>ella0122)

 

http://bbs.jinku.com/viewthread.php?tid=232204&highligh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