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绑架了理财师?(作者:CFP持证人 徐世斌)

标签:
杂谈 |
我对《哥理的不是财,是任务》的一文印象很深,的确很长时间以来,就感觉理财师的意志在被人绑架着。什么原因呢?
“气人有,笑人无”普通的人总是揣着这般的心态面对世界,而更有极少数的人努力地谋划着他人的财富。所以我们的前辈总结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处世原则,国人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传统思想下,防范的意识特殊地强烈,正是这种防范意识使我们在接人待物,社会交往中明确地规定出来:哪些情况是可以说的,是可以和谁说的。而家庭资产是每个家庭的绝密文件就连父母、子女,甚至是配偶都不能知晓的,而您是理财师,您要掌握如此绝密的信息后为之服务,这就需要人家对您有极大的信任。
但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诚信度实在太低了,我们的社会充斥着各式各样的骗局,手机上的假中奖、假汇款、假发票、假证书的短信天天测试着人的心理;电台、电视里弄虚作假的广告在忽悠着人们;就连银行里面也有人用“这是我们新的理财产品”为开篇词来误导客户购买保险产品。人们捂着钱口袋的手稍一哆嗦,里面的东东就被骗走。“哧!这么粗劣的骗局也有人上当,真是白痴!”他人听说后不是向害人者高声呐喊,而是向受害者抱以嘲讽,久而久之中国人民似乎已经习惯了在假象中生活,假货更美其名曰为“山寨”堂而皇之地展示在公众面前。
如此的社会诚信怎不令人草木皆兵?谁会向您合盘托出自己的财富情况?在得不到客户真实的家庭情况下怎样为客户做出科学的理财规划?在没有家庭理财规划的情况怎样为客户提供产品支持?
呜呼!理财师就是这样被绑架到产品行销的道路上了!
一只爬树的猴子,朝下望,都是笑脸;朝上望,都是屁股;左右一看,尽是耳目。要在这棵树上呆下去,又不被别的猴子踢下去,你就不得不继续爬,希望爬的更高一点,看到更多的笑脸,少看一点屁股,官场人生,莫不如是。
在官场,就不缺乏这样的人,他们对上司唯唯诺诺,不论工作计划可行与否都照单全收,转过头来核对下属的人数逐项一除便分发下去。只注重结果,不讲求过程,抓不到耗子您就不是好猫。人在职场的理财师,很多时候身不由已,当面对诸多的考核结果不是升迁,而是生存时,多少人还会耗费时间与精力仔细地与客户讨论家庭生涯的各个环节?有几个人会认认真分析家庭的收支情况及财务是否健康?时间紧,任务急,多卖一批是一批,所以在银行现有的业绩考核制度下让理财们不得不感叹:哥理的不是财,是任务!
呜呼!理财师又一次被绑架到产品行销的路上!
上市公司在增发,房地产开发商在预售楼,水电费要涨价,各行各业都在施展着圈钱的本领,就连有的老师都不在课上讲作文课了,要想听?到校外的特长班去学。
常跟人家讲:家庭理财第一步就是要开源节流,理财师如何才能开源?理财师的第一个要服务的人就是自己,自己如过着清贫的生活,客户怎么会相信您的能力呢?
在银行内部就会有这样那样的增收机会,保险公司会给销售人员一笔佣金,由于各个公司产品的不同所计提的佣金也不等,有时公司间佣金的差距相当惊人,所以在为客户选择保险产品时,矜持的理财师会有几何?
现在不只是保险公司会给佣金,基金发行、集合理财产品、证券三方存管等等行业都打着“奖金牌”来银行发展业务,以至于一开行里的产品说明会就有销售人员会问:卖这个产品能得多少奖金?
痛!行业文明已经沾上了铜臭!
呜呼!理财师怎能不被绑架到产品行销的路上!
近些年来,理财一词爆热,“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成了不少报刊、电视栏目的广告语,我也有幸成为《长春晚报理财专刊》的特约顾问,但长期观察一下这些媒体的专栏,多数成为了各家银行、证券、保险等公司的宣传阵地,以其形象展示、产品宣传为主要内容,所以给公众的理解就是:理财等于购买理财产品。
而理财师的工作不仅是理财产品的推介,更重要的是为客户家庭财务做出科学的诊断,使之知晓未来家庭财务的风险隐患;探求客户家庭生活目标,为其筹划实现家庭目标的财务手段等等工作,这些理论对于社会公众来讲无疑是“阳春白雪”,所以在实现工作中曲高和寡的现象屡见不鲜,“您就告诉我卖哪个产品好就行了!”听到客户这样讲后,我无可奈何!
呜呼!理财师终被绑架了!
然而,有没有办法解放理财师呢?个人认为还是有的,因为我们现在有专业理财师网站,通过这一网站,我们可以逐步从被绑架的状态解放出来。
粗浅想法,聊聊而已:
一是健全理财师搜索系统,让社会公众方便地查找到每名具备资格的执证人,并通过此系统了解该理财师的以往事迹、从业经历、案例范本等官方认证后的真实信息。
二是宣传投诉理财师方式,让社会公众在金融消费活动中放心、安心。
三是创办具有影响力的理财报刊,把科学的金融理财知识广泛普及。
四是形成有力的金融理财师工会,让理财师们秉承执业道德的同时得到合理的薪酬待遇。
五对EFP的认证是否能从AC中选?
愿各位理财师同仁共守理财师公德,维护社会公理、保持竞争公平,让我们共同维护理财师家园这方净土吧!
“气人有,笑人无”普通的人总是揣着这般的心态面对世界,而更有极少数的人努力地谋划着他人的财富。所以我们的前辈总结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处世原则,国人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传统思想下,防范的意识特殊地强烈,正是这种防范意识使我们在接人待物,社会交往中明确地规定出来:哪些情况是可以说的,是可以和谁说的。而家庭资产是每个家庭的绝密文件就连父母、子女,甚至是配偶都不能知晓的,而您是理财师,您要掌握如此绝密的信息后为之服务,这就需要人家对您有极大的信任。
但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诚信度实在太低了,我们的社会充斥着各式各样的骗局,手机上的假中奖、假汇款、假发票、假证书的短信天天测试着人的心理;电台、电视里弄虚作假的广告在忽悠着人们;就连银行里面也有人用“这是我们新的理财产品”为开篇词来误导客户购买保险产品。人们捂着钱口袋的手稍一哆嗦,里面的东东就被骗走。“哧!这么粗劣的骗局也有人上当,真是白痴!”他人听说后不是向害人者高声呐喊,而是向受害者抱以嘲讽,久而久之中国人民似乎已经习惯了在假象中生活,假货更美其名曰为“山寨”堂而皇之地展示在公众面前。
如此的社会诚信怎不令人草木皆兵?谁会向您合盘托出自己的财富情况?在得不到客户真实的家庭情况下怎样为客户做出科学的理财规划?在没有家庭理财规划的情况怎样为客户提供产品支持?
呜呼!理财师就是这样被绑架到产品行销的道路上了!
一只爬树的猴子,朝下望,都是笑脸;朝上望,都是屁股;左右一看,尽是耳目。要在这棵树上呆下去,又不被别的猴子踢下去,你就不得不继续爬,希望爬的更高一点,看到更多的笑脸,少看一点屁股,官场人生,莫不如是。
在官场,就不缺乏这样的人,他们对上司唯唯诺诺,不论工作计划可行与否都照单全收,转过头来核对下属的人数逐项一除便分发下去。只注重结果,不讲求过程,抓不到耗子您就不是好猫。人在职场的理财师,很多时候身不由已,当面对诸多的考核结果不是升迁,而是生存时,多少人还会耗费时间与精力仔细地与客户讨论家庭生涯的各个环节?有几个人会认认真分析家庭的收支情况及财务是否健康?时间紧,任务急,多卖一批是一批,所以在银行现有的业绩考核制度下让理财们不得不感叹:哥理的不是财,是任务!
呜呼!理财师又一次被绑架到产品行销的路上!
上市公司在增发,房地产开发商在预售楼,水电费要涨价,各行各业都在施展着圈钱的本领,就连有的老师都不在课上讲作文课了,要想听?到校外的特长班去学。
常跟人家讲:家庭理财第一步就是要开源节流,理财师如何才能开源?理财师的第一个要服务的人就是自己,自己如过着清贫的生活,客户怎么会相信您的能力呢?
在银行内部就会有这样那样的增收机会,保险公司会给销售人员一笔佣金,由于各个公司产品的不同所计提的佣金也不等,有时公司间佣金的差距相当惊人,所以在为客户选择保险产品时,矜持的理财师会有几何?
现在不只是保险公司会给佣金,基金发行、集合理财产品、证券三方存管等等行业都打着“奖金牌”来银行发展业务,以至于一开行里的产品说明会就有销售人员会问:卖这个产品能得多少奖金?
痛!行业文明已经沾上了铜臭!
呜呼!理财师怎能不被绑架到产品行销的路上!
近些年来,理财一词爆热,“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成了不少报刊、电视栏目的广告语,我也有幸成为《长春晚报理财专刊》的特约顾问,但长期观察一下这些媒体的专栏,多数成为了各家银行、证券、保险等公司的宣传阵地,以其形象展示、产品宣传为主要内容,所以给公众的理解就是:理财等于购买理财产品。
而理财师的工作不仅是理财产品的推介,更重要的是为客户家庭财务做出科学的诊断,使之知晓未来家庭财务的风险隐患;探求客户家庭生活目标,为其筹划实现家庭目标的财务手段等等工作,这些理论对于社会公众来讲无疑是“阳春白雪”,所以在实现工作中曲高和寡的现象屡见不鲜,“您就告诉我卖哪个产品好就行了!”听到客户这样讲后,我无可奈何!
呜呼!理财师终被绑架了!
然而,有没有办法解放理财师呢?个人认为还是有的,因为我们现在有专业理财师网站,通过这一网站,我们可以逐步从被绑架的状态解放出来。
粗浅想法,聊聊而已:
一是健全理财师搜索系统,让社会公众方便地查找到每名具备资格的执证人,并通过此系统了解该理财师的以往事迹、从业经历、案例范本等官方认证后的真实信息。
二是宣传投诉理财师方式,让社会公众在金融消费活动中放心、安心。
三是创办具有影响力的理财报刊,把科学的金融理财知识广泛普及。
四是形成有力的金融理财师工会,让理财师们秉承执业道德的同时得到合理的薪酬待遇。
五对EFP的认证是否能从AC中选?
愿各位理财师同仁共守理财师公德,维护社会公理、保持竞争公平,让我们共同维护理财师家园这方净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