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盐改(作者:谭股论经)

标签:
食盐政府机构鸭蛋粗脖政府工作报告中加财经 |
盐改有多难?新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了盐改。我听的都不太好意思了,相当的不好意思。这就像你大声嚷嚷,要请你的同事们吃饭,说好了、请到了、都通知了,可是你却说,不行这周没时间,然后你下周又请、然后又没时间。再新的一周,你又开始重复你的请客与没时间。
盐问题曾经是个大问题。秦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盐的专卖,而有同样制度的齐国,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而那些没有盐资源的国家,在国家的竞争中迅速衰落。以后几乎所有的王朝都继承了商鞅的衣钵,盐的利润成了这些王朝的重要现金流。如果从消费的占比上看,盐问题已经不是个大问题,我们国家的西部有太多的盐资源,有多少?那里用盐来修建公路。可是如果你去你家楼下的超市买一袋食盐,你会发现这盐的价格要在4000元一吨,我发现,比起食盐的利润,我的地产开发商相当温和。开发商能赚多少?能赚100%吗?我不知道,可是我了解的盐的生产成本大约在200——400元,然后盐业专卖机构收购后,每吨加20元的碘,减去流通、销售环节的利润,他们的利润要在10000%以上。
30年来,我们经受了太多的改革,而所有的改革都伴随着一个鲜明的现象——涨价,大到教育、住房、医疗,小到水、电、粮食,所有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市场化,就是涨价。而所有这些政府列出的改革清单中,盐改是最没技术含量的,盐改被认为最容易的,也是最能让人民真正感到实际的优惠的,盐改几乎是唯一可以降价的改革,开放后的食盐,由于打破了垄断,会有许多企业参与食盐的生产,那样,食盐的价格很难高于500元,怎么也不可能达到1000元每吨。可是这样的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7次,涛声依旧。怎么不能让我害羞呢。
反对的无非就是盐垄断的部门,他们的理由无非是食品安全,好像失去了他们,我们国家的盐就要缺碘,仿佛我们的国民就都要得大粗脖。按着他们的思路,有人在鸭蛋中加了苏丹红,我们就应该成立个鸭蛋专卖局;有人在牛奶中加三聚氰胺,我们就应该成立个牛奶专卖局,辣椒、土豆、西兰花等等……都要成立专卖制度。为此北京也要修建108环、216环以容纳不断庞大的政府机构。不就是在食盐中加点碘吗?这种既无技术含量、也无巨大资金要求的东西,我看大可不必要那样多的政府机构负责,而政府机构所以坚持垄断的,无非是超过10000%的利润吧。
能够涨价的改革进行得是那样顺利,能够减价的革新却如此艰难,犹豫了太多的年头了。现在应该迈出一步了吧,如果政府能够迈出这早就应该迈出的一步,A股中相关的拥有盐资源的上市公司,就会有长足的发展,像兰太实业、云南盐化等的利润就会有飞跃性的发展。但愿这回政府讲的不再是叶公好龙吧。
另外,在国家极度繁荣的时候,几乎都放弃了盐的专卖制度,如汉的文、景时期,唐的早期,而这些时期都是百姓的梦想,我们真的繁荣吗?那就放弃专卖吧。
盐问题曾经是个大问题。秦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盐的专卖,而有同样制度的齐国,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而那些没有盐资源的国家,在国家的竞争中迅速衰落。以后几乎所有的王朝都继承了商鞅的衣钵,盐的利润成了这些王朝的重要现金流。如果从消费的占比上看,盐问题已经不是个大问题,我们国家的西部有太多的盐资源,有多少?那里用盐来修建公路。可是如果你去你家楼下的超市买一袋食盐,你会发现这盐的价格要在4000元一吨,我发现,比起食盐的利润,我的地产开发商相当温和。开发商能赚多少?能赚100%吗?我不知道,可是我了解的盐的生产成本大约在200——400元,然后盐业专卖机构收购后,每吨加20元的碘,减去流通、销售环节的利润,他们的利润要在10000%以上。
30年来,我们经受了太多的改革,而所有的改革都伴随着一个鲜明的现象——涨价,大到教育、住房、医疗,小到水、电、粮食,所有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市场化,就是涨价。而所有这些政府列出的改革清单中,盐改是最没技术含量的,盐改被认为最容易的,也是最能让人民真正感到实际的优惠的,盐改几乎是唯一可以降价的改革,开放后的食盐,由于打破了垄断,会有许多企业参与食盐的生产,那样,食盐的价格很难高于500元,怎么也不可能达到1000元每吨。可是这样的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7次,涛声依旧。怎么不能让我害羞呢。
反对的无非就是盐垄断的部门,他们的理由无非是食品安全,好像失去了他们,我们国家的盐就要缺碘,仿佛我们的国民就都要得大粗脖。按着他们的思路,有人在鸭蛋中加了苏丹红,我们就应该成立个鸭蛋专卖局;有人在牛奶中加三聚氰胺,我们就应该成立个牛奶专卖局,辣椒、土豆、西兰花等等……都要成立专卖制度。为此北京也要修建108环、216环以容纳不断庞大的政府机构。不就是在食盐中加点碘吗?这种既无技术含量、也无巨大资金要求的东西,我看大可不必要那样多的政府机构负责,而政府机构所以坚持垄断的,无非是超过10000%的利润吧。
能够涨价的改革进行得是那样顺利,能够减价的革新却如此艰难,犹豫了太多的年头了。现在应该迈出一步了吧,如果政府能够迈出这早就应该迈出的一步,A股中相关的拥有盐资源的上市公司,就会有长足的发展,像兰太实业、云南盐化等的利润就会有飞跃性的发展。但愿这回政府讲的不再是叶公好龙吧。
另外,在国家极度繁荣的时候,几乎都放弃了盐的专卖制度,如汉的文、景时期,唐的早期,而这些时期都是百姓的梦想,我们真的繁荣吗?那就放弃专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