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金率还能加几次?(作者:CFP持证人 张瀛)

标签:
财经经济cfp金融机构张瀛中国 |
32 | 2010年2月25日 | (大型金融机构)16.00% | 16.50% | 0.5 |
(中小金融机构)13.50% | 不调整 | - | ||
31 | 2010年1月18日 | (大型金融机构)15.50% | 16.00% | 0.5 |
(中小金融机构)13.50% | 不调整 | - | ||
30 | 2008年12月25日 | (大型金融机构)16.00% | 15.50% | -0.5 |
(中小金融机构)14.00% | 13.50% | -0.5 | ||
29 | 2008年12月05日 | (大型金融机构)17.00% | 16.00% | -1 |
(中小金融机构)16.00% | 14.00% | -2 | ||
28 | 2008年10月15日 | (大型金融机构)17.50% | 17.00% | -0.5 |
(中小金融机构)16.50% | 16.00% | -0.5 | ||
27 | 2008年09月25日 | (大型金融机构)17.50% | 不调整 | - |
(中小金融机构)17.50% | 16.50% | -1 | ||
26 | 2008年06月07日 | 16.50% | 17.50% | 1 |
25 | 2008年05月20日 | 16% | 16.50% | 0.50 |
24 | 2008年04月25日 | 15.50% | 16% | 0.50 |
23 | 2008年03月18日 | 15% | 15.50% | 0.50 |
22 | 2008年01月25日 | 14.50% | 15% | 0.50 |
21 | 2007年12月25日 | 13.50% | 14.50% | 1 |
20 | 2007年11月26日 | 13% | 13.50% | 0.50 |
19 | 2007年10月25日 | 12.50% | 13% | 0.50 |
18 | 2007年09月25日 | 12% | 12.50% | 0.50 |
17 | 2007年08月15日 | 11.50% | 12% | 0.50 |
16 | 2007年06月05日 | 11% | 11.50% | 0.50 |
15 | 2007年05月15日 | 10.50% | 11% | 0.50 |
14 | 2007年04月16日 | 10% | 10.50% | 0.50 |
13 | 2007年02月25日 | 9.50% | 10% | 0.50 |
12 | 2007年01月15日 | 9% | 9.50% | 0.50 |
1、对实体经济的伤害:
每次控制信贷,受损害最大的就是保就业能力最强的中小企业们,银行为了控制风险、提高收益,在信贷资源紧张的时候,最喜欢做的就是把钱转向大企业,本已是残羹冷炙的中小企业贷款势必更加艰难。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死”一批企业作为代价,但是每次调整的结果却总是保护了低效率的国企,并沉重打击了它们的竞争对手。
2、对信贷结构的伤害:
应该承认,当信贷环境非常宽松的时候,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与中国的法律环境有关,也有信用环境有关),但是小企业们在比较宽泛的大环境下,“拿”钱是比较容易的。非常不看好这种温水煮青蛙的调整方式,猛然勒一下,健壮点的还能挺得住;但是慢慢紧脖子,倒下的会更多。
3、对银行的伤害:
现在各家银行不能年初放贷了,因为额度被按月控制,于是大家开始月初集中放贷,全国各地的分行甚至开始抢来抢去,这种突击放贷的方法势必会带来质量的下降,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的银行业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并不只是总行的代表,还是地方政府的代表。准备金率的短期数次调整,肯定会加剧短期集中放贷的情绪,信贷结构或许就此会出现失衡。
4、对资金的伤害:
shibor利率从2010年起出现了大幅的波动,在以上行为主基调的利率走向下,票据市场出现了多年不遇的价格扭曲,资金市场的问题越来越开始显现了。
5、对股市的伤害:
中国股市属于资金推动型市场,全社会的资金少了,股市自然会下跌(当然了,中国什么事都有可能,利空出尽就是利好的理解也可能出现)。恰逢新股发行又出问题了,假如IPO再次被迫暂停,就不止是丢人的问题而是一种创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