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八卦的心态看股市(作者:CFP持证人 张瀛)

(2010-02-20 14:51:06)
标签:

财经

股票

cfp

八卦

张瀛

中国

浏览各大综合性网页,除了正统的新闻转载外,最吸引眼球的要么与八卦有关,要么与股市有关。在我个人看来,其实现在的很多股市现象都可以用八卦的心态来对待;而八卦里很多现象也可以用股市的分析方法来鉴别。这样看待的根本就在于应该学会如何辨别真伪,毕竟太多时候,传经布道和以讹传讹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1994年,美国加州大学学者Richard A.Lawbam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的经济学》的文章,首次提出了注意力经济的观点,其核心是:注意力经济是指最大限度的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的未来商业利益的经济模式。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也对这个观点持肯定态度。它还有一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名称:“眼球经济”。

    实践证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不久之后的2000年网络股泡沫让这个理论背上了黑锅,以至于现在很多符合这个理论特征的现象都故意不和它沾边了。

在延伸这个话题之前,首先应该承认一个观点:任何理论、观点,甚至是信仰在植入一个国家后,它就会具有本土化特征,无论是被改良还是被改错;愈是涉及行为习惯和心理暗示的事物变化程度会越大。

    单就眼球经济而言,个人认为其在中国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从情人眼里出西施到仇富式的八卦消息、再到股市的趋势分析,无不充斥着强烈的感情化色彩和不确定性分析。

    几千年的封建历史赋予中国人独有的思想特征,有人总结为游民特征和民粹主意、也有人概括为文化世俗,还有人认为精神含量较低,甚至是缺少独立的人格······

    这些判断是不同层次的人基于不同的视角而形成的不同的见解,至今还没有人能真正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下一个定论。不过很多时候我们无需打着一个什么神圣的旗号去招摇过市,只需要站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立场上把现象看清楚就可以了。

    眼球经济理论的贡献就在于它发现了:当人们持续关注某个事物和现象后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从漠视到直视——从直觉到幻觉——从思想到行到。换一个世俗的解释:只要让你注意到我就好办了,且不管是以美的开头还是从丑恶开始。很多“成功”的第一步不是自己做得好而是让大家注意到,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形式就不重要了。而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现的就是娱乐八卦:

    单身的以暧昧为主、结婚的以出轨为主,男的以好色为主、女的以花边为主,有的以床为主、有的以脱为主;诸如此类,无论是谁只要有下一步的商业计划,一定会以八卦消息作为先锋,绯闻说腻了就猜怀孕、恋爱听烦了就劈腿;娱记没词了就自己编,媒体没料了就自己造。目的很简单、动机很单纯,关注的人多了就会增加票房、提高唱片销量、杂志小报就卖得多,这就是所有八卦最根本的目的和经济效益,在这层利益外面的毛皮并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再来看一下股市,它和娱乐圈一样热闹,不同之处只是修辞方法和语言选择,什么庄家私募、什么技术形态、什么趋势走向、什么价值核心、什么内幕爆料,诸如此类的修饰词语,被修饰从明星换成了股市,但是效果同样是把死的说成活的、丑的说成美的、渣滓说成宝贝、谎言说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只要让你一直看、垃圾场都是风景线。大批貌似专业的分析都只为了眼球这一个目的而来!而在这些痴迷的眼球背后是不是有另一种的利益依附呢,尽管没有证据但是我坚信一定有,不同的是有的正在拿而有的还没来得及伸出乌黑的爪子······

    这满街的神啊、家啊、师啊,着实让我这不敢自称专业的人头疼不已,我的阅历很浅、知识很薄,看问题没有多少深度和高度,但是我知道这样一个常识:

    两百年的美国股市发展,在强有力的经济研究系统和极其强大的研究力量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技术分析、价值分析、行为分析、心理分析等等一整套完善有效的理论体系,伴随着了法律的完善、市场的完善、投资者的成熟,在大部分投资者基本盈利的情况下,只有出现了寥寥几位大师级的人物。

    二十年的中国股市从无到有,什么都是现学的(有很多还没学会),没有一个能真正站得住脚的市场经济理论,更不用什么应用体系。最近我们的新股发行又出了问题,出在原始发行价上;显而易见,一个蛋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价机制,鸡的交易价格又从何说起。但凡清醒一点的人没有谁敢承认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健全了、投资者已经成熟了,只能承认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在亏损。就在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客观现实下,中国出现了满山遍野的股市分析家,哪个犄角旮旯都有,管它是阿猫阿狗的,只要穿上一个马甲就敢出来指点江山。我们的市场环境已然太娱乐、太八卦化了。

    所以,还是建议大家用一个八卦的心态去面对股市里的这些事、那些话、这样那样的一些观点。多看看没有坏处,但还是别轻易相信的好,不要很傻很天真的成为八卦的牺牲品。

 

 

 

 

                                            此文来源于用八卦的心态看股市(作者:CFP持证人 <wbr>张瀛)

                                  http://blog.jinku.com/1292/viewspace-58086.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