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启东中学春晖
启东中学春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98
  • 关注人气:1,9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校园“帮派”现象浅析   燕赵都市网

(2010-10-11 06:08:52)
标签:

学习

小团体

教育

分类: 他山之石
         最近有初中生反映,班上的同学们按照学习成绩分别“抱团”,结成了几个小团体,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三三两两地整天形影不离,学习较落后的同学也组成小帮派,下课一块打闹,处于中等的学生也互相抱成一团,很多问题都自行解决。

  不同团体和派别的同学各有自己的交往范围,几个团体之间相互排斥,谁也不买谁的账,学习好的学生非常高傲,经常在中下等同学身上挑刺,学习差的同学对成绩好的同学也嗤之以鼻。

  现状:“分帮分派”大流行

  苗苗是一名初二学生,谈起了班里的一些小团体:班里一般都是学习好的同学在一起玩,学习差的同学一下课就聚成一团,学习不上不下的中等同学也习惯了抱团,各方面都自力更生。一个帮派的同学主要的交往范围就集中在所属的小团体内,很少主动和其他小团体的成员交流。

  表面上看,各个团体的成员关系都比较亲密,一起写作业,下课一块聊天,甚至一起上学放学。实际上,还是有所不同的,成绩差的同学组成的团体,往往最亲密无间,尤其是男生,很有些哥儿们义气的味道:几个人常常轮流请吃饭、一起上网吧打游戏、互相抄作业,如果这个集体中有一个人在外面受了气,他们就会非常迅速地将对方暴打一顿。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做的比较多的是讨论难题,交流对问题的看法,有的女生也喜欢背后议论别的同学。成绩一般的同学,大多对待学习还比较踏实,说的比较多的还是学习。

  省会新华区一名初三班主任介绍,这种“分帮分派”的小团体,在初中和小学阶段都非常盛行,并且很难化解。

  原因分析:

  ◆具有共同语言

  一名初中生认为自己是属于好学生集团的,她们五六个关系不错的同学,成绩都挺好,最开始在一起的原因非常简单,学习上遇到问题喜欢课下一起交流,老师也喜欢让她们负责收发作业,后来感觉成绩中下的同学对这些成绩好的同学态度总是怪怪的,她们就更加密切地团结起来。这名同学认为好同学在一起是强强联合,而学习差的同学没有进入这一团体的资本。“有共同语言很重要,例如一道奥数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想出解题的方法。这并不是说优等生歧视学习不好的同学,而是我们和学习不好的同学没有共同语言,学习不好的同学连基本的题目都不理解,怎么能做奥数题?久而久之,优等生自然就和学习不好的同学分开,因为他们没有共同语言。”

  这位同学还用到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认为不同层次的同学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观点,往往相同层次的同学很容易接近。成绩好的同学兴趣在学习方面,成绩差的同学往往喜欢打游戏、逃课、打架、花零钱,只有相同兴趣的人才会凑到一起。

  ◆环境影响

  一位初中老师分析认为,现在初中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受环境影响,他们普遍比较自私,很多时候思考问题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凡事以对自己有利为原则。中学阶段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他们在选择朋友方面,比较侧重于能在学习方面给自己帮助的同学,而不想和成绩差、不遵守纪律的同学在一起,害怕耽误自己的时间。

  ◆家长影响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来自于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成长都寄予厚望,想方设法地为孩子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扫除学习道路上的一切障碍。这种时候如果孩子身边突然冒出一个学习不好的学生,那对家长肯定是非常紧张,担心孩子会沾染上不良的习气,影响学习、耽误前途。于是不少家长都防患于未然,教育孩子不要和“坏”学生混在一起,还有的家长直接找到学校,要求老师将孩子周围学习不好的同学换掉,这样一来,即使老师教育同学们要团结友爱,也抵挡不住家长的训话。

    小团体:成为“老大难”

  一位工作多年的初中老师介绍,同学抱团的存在,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少困难,尤其是学习差、爱捣乱的学生凑在一起,简直成为老师的一块“心病”,随时有可能捅大娄子。

  有的小团体里的几个同学考试都在最后几名,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在一起很少谈到学习,花钱大手大脚,一下课就讨论放学玩什么,到哪里玩。同学们经常在一起,各种影响在所难免,一个同学沾染了不良习惯,很自然地就会传染给集团里的其他同学:有的男生从家里带上一盒香烟,便兴高采烈地纠集另外几名同学一起到厕所,或者是车棚里每人分上一支,有了一两次,不会吸烟的同学也学会了;由于在学习方面不能得到满足,这些同学便时时制造出一些事端,打架时格外心齐,经常纠集起来跟本班或外班同学打架;由于到了初中,同学们对老师也不再“惟命是听”,他们中有同学挨老师批评,如果有一个同学跟老师顶嘴,其他几个也会一起顶,甚至能将年轻老师气哭。

  而成绩好的同学组成的小帮派,虽然不会给老师惹祸,但也需要提防:那些优等生组成的团体叫强强联合,由于学习成绩不错,这部分同学凑在一起除了学习之外,还经常从学习中下的同学身上挑刺,以戏弄这些同学为乐,对性格发展不利;一部分学习好的同学,心理上比较自私,非常看重自己的学习,如果小组中有同学超过了自己,有可能互相妒忌,引发新的冲突;甚至有的同学自恃成绩优秀,便对老师的授课方式、解题思路妄加评论,几个人背地里将老师嘲讽一番,令辛苦培养他们的老师大为伤心。

  学习中等的同学,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因为很多老师在讲课时,不由自主地向好学生倾斜,中等同学为此耿耿于怀,对好同学也不服气,所以作业中遇到难题,他们大都自己内部解决,很少求助学习好的同学;但这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还比较高,他们又看不惯学习差的同学整天破罐破摔、无所事事的样子,导致同学整体关系不和睦,影响整个班级的凝聚力。

  ▲▲问题解决

  很多老师已经意识到班级中存在“三教九流”影响同学们的整体发展:学习好并不代表综合素质无可挑剔、没有缺点,学习差的同学也可能在关心班集体、尊敬老师等方面表现出色,同学们需要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品格才能趋于完善。

  有的老师也开始尝试通过一些途径化解这一问题,让同学们走出“等级”观念,有意识地将同学们分成各种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里既有学习好的同学,又有学习中等和偏差的同学,几个同学打破分化局面,课后一起学习、完成作业,小组长负责检查组内同学的作业,由于具有了同一性,就具备了集体荣誉感,有了共同的话题。

  有的老师提出,打破同学们之间的分化,需要从转变家长的观念入手。不少初中生分帮分派的意识,是受父母的影响,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解,一些中学生却很有主见地认为:“现在班里有很多同学,老师再好也不会像父母一样全心全意地对待自己。”因此若要改变学生的意识,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宽容、质朴的品质,和学习一样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