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专家向一群酒鬼宣传酒的危害。他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两个瓶子里分别注入酒精和蒸馏水,然后放入两只相同的虫子。几分钟后,酒精瓶中的虫子不再挣扎,而蒸馏水瓶子中的虫子依然活蹦乱跳。专家问道:“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一个酒鬼抢答:“人只要喝酒,肚子里就不会长虫子!”
在生活中,人经常会陷入误区。有时是因为愚昧,有时是因为执迷,有时则有可能是因为热爱……我们应怎样对待这样的问题呢?请以“误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选,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学生考场佳作选:
认 识 与 误
区
浏阳二中高二264班 黄宇辉
比之于动物,人的高级在于人产生了意识,故而人能思索,对客观存在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但这认识常常会走人误区,为什么呢?其一在于人的认识途径的局限性,“看不清”自然也就认不清了;其二在于人本身或愚昧、或执迷、或热爱等非客观的思维方式。
认识途径的局限性会使人走入误区,这是无庸置疑的。如,古代的人们普遍认同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说法。至望远镜发明,看得更远之后,才逐渐走出误区,认为太阳为宇宙中心。到后来设备多次更新,目力更远时,才又走出“太阳中心”这个误区。但“目力所及”这一误区实乃自然对我们人类的天生限制,我们无法改变,只待时间引导我们走出这一局限。
愚昧也使人陷入误区。大清王朝长期“闭关锁国”,国人对西方迅猛发展的工业一无所知。及至国门被迫打开时,“天朝上国”的昏君们仍以大国、强国自居,陷入误区,导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当然是源自愚昧。时至今日,国民中坐井观天的愚昧者仍不在少数,故而推广终身教育、整体提高同民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执念也会使人陷入误区。现今各种媒体报道大学生被传销组织“洗脑”的新闻事件屡见不鲜,这些“传销新人”到被官方解救时大多仍执迷不悟,死活不愿回家。这又是为何?是没有知识吗?但他们多已接受中等乃至高等教育。有人说,缺乏社会经验或许是这些年轻人受骗上当的主因,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这些人心中有所贪念,故而执着的以为“空手套白狼”也会发大财,富可敌国的美好前程在“指日可待”哩,可惜不仅自己做了传销组织身陷囹圄的“奴工”而不自知,还连累了身旁一大片的亲人和朋友。
因情爱而陷入误区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不论是古代子女的愚孝,还是现代对子女的溺爱,都是源于因爱而生的纵容。
但使自己陷入误区的远不止于此。
牛顿早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及力学三定律,可谓功业斐然,但晚年由于认识上的错误,而迷信神学,故而一无所成。这是信仰弄人的结果。
我们常对别人小小的的错误、缺点而肆意取笑,夸大其词,百般嘲讽讥诮。这误区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虚荣。
我们常在客观事实面前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总是不断寻找借口,企图掩饰自己的缺点和谬误,这误区源自我们灵魂之中的怯懦。
综上所言,走入误区,总根于片面的认识和非客观非理性的情感。我们应避免由于自己主观情绪的阻碍而罔顾事实的态度,时时反思自我,坚持实事求是,这样才能尽少陷身于误区,尽早迈向成功的坦途。
看清误区,走出误区
浏阳二中高二264班 曾安琪
误区是什么?
误区即是事物的表象给了我们以蒙蔽,让人看不透真相,抓不到本质,从而走向的一条迷途。
像是大雾之际走在湿地中,四周总潜伏着沼泽一般的误区,是大雾等等诸多因素蒙蔽了视听,这时我们的判断力骤降,从而步入误区,难以自拔。故而,走入误区必然有其难于避免的诱因。
那么,我们人生路途上的大雾与沼泽又是什么呢?
一是愚昧无知。无论面对哪一种事物,只要相关知识匮乏,我们便难以了解与吃透它。于是,它便裹挟着诸多假象,像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时刻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只要我们稍有疏忽或判断失误,它立刻就扑过来,将我们的理智吞噬。那些沉迷于发财梦,总梦想不劳而获的人,最容易首先误入骗子们设置的陷阱,不能不说这首先应归罪于他们的愚昧和无知。
二是贪婪与懒惰。贪婪是一只无形的手,让那些唯利是图的小人,难逃如来掌心,而懒惰往往可以造成贪欲,因为极想获得,却又不愿付出代价。在这欲望的驱使下,人会变得越来越像瘾君子,迟早淹没在这沼泽里,无法翻身,不能戒瘾,分辨不出什么才是真相,最终走向毁灭。
三是痴迷。一定程度上说,痴迷一件事情往往能成就一番事业,但这必须是在“痴迷有度”的基础上。因为人不能够只做自己爱做的和想做的事情,需在对的时间里做对的事情,并把握适宜的分寸。有方向性与有度的痴迷,相当于在沼泽边上围上栏杆,再紧攥着指南针,往往能让我们走在坦途上。
导致误区的原因其实还不只这些,因为太多太多事情一失把握,变成羁绊与枷锁,时时禁锢着脚步。我们应该做的也必须做的,是早早辨识陷阱,从而避免走入误区。
误区不能简单地就与穷途末路划上等号,因为误区办是一个中途纠结的逗号,而不是终点,而穷途末路则完完全全是个句号,是无可挽回的完结。一旦千辛万苦从误区的陷阱里挣扎而出,一定能重归坦途,虽然走了一些弯路,必然也能走到终点。著名的80后歌手王珞丹一心结交朋友,想要在娱乐圈立足,一夜成名,便将自己逼迫得像是一个负重登山的攀岩者,拖着行囊,不断工作,完全忘了生活与休息,却仍然没有让自己的声名和事业变得更加红火,反而日渐憔悴。而当她看清了误区,清醒地走出了误区时,像是给自己松了绑,卸下了重负,事业反而出人意料地蒸蒸日上了。故而别太强迫自己,误区总是暂时的,柳暗花明总在误区之后的下一个转角,只不过你自己没有看见而已。
在认清了误区本质的基础上,走出误区,开始新的征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误区那么多,别烦忧自己,解脱了,就会迎来新的生活。
我不入误区,谁入误区?
浏阳二中高二264班 陈士怡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如摇滚曲一般进行着,成功的欲望如麦芒一般,刺痛着我们仓促的心,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我们往往容易迷失方向,步入误区。旁人在看到我们陷入误区时,除了哀叹,便是嘲笑。误区,误区?难道误区就真的是错误的区域,就真的一文不值?
对此,我却有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误区往往才是真正的蕴藏宝藏之地。
遥想当年,当时鼎鼎大名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在研究电流的磁效应时,物理界所有人都认为,电流与磁场并无关系,并不断的嘲笑奥斯特异想天开,想发现新理论想疯了。对此,奥斯特并不以为然,依旧不断的探究着电流与磁的关系,不断的在“误区”中逗留。直到在一次偶然的演讲中,奥斯特碰巧在南北方向的导线下面放置了以枚小磁针,当电源接通时,小磁针居然转动了。听众中并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现象,但由于他一直惦记着电与磁的联系,这个现象使他振奋。经过多次的实验,他终于在世人都认为的“误区”中找到了真理,让所有人明白,身陷误区的是自己。
确实,在一般世人的眼中,误区有百分之九十九是错误的区域,但是,成功本来就只能靠那百分之一的机会来发掘。或许,我们此刻心中的垃圾坑,却藏着无尽的宝藏,或许,正是那我们此刻不敢去涉足的误区,才是通向成功的真正的康庄大道。
相比于奥斯特,大发明家爱迪生似乎也得益于在误区中驻足。在他那个时代,想要找一跟金属丝来通电发光,且能长时间不被烧断,简直就是荒谬。他呢?并没有奥斯特那么幸运,能在偶然的机会中成功。但他却从最基本的铁丝到铜丝,再到那些不常见的金属,一次一次的做实验,在实验了成百上千次之后,终于有一天,往日昏暗的实验室,透出稀有的光芒,对!那不是蜡烛,那是电灯!当有人问为什么爱迪生在那种情形下还能坚持去发明电灯时,爱迪生说,我每做一次实验,就算这个实验是我们所说的“误区”吧,但我并不灰心,因为起码我知道,这一种金属不行,这个“误区”又被排除了。
是啊,不是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吗?如果爱迪生不经过历次实验的失败,不曾从那么多误区里走过,怎会知道铁丝铜丝都不适合做灯丝?看来,走入了误区并不是什么坏事,当你发现这个区域不能通向成功时,退回去,便又少了一条干扰你前进的迷途,少了一分失败的机率了。勇敢的步入误区,当失败降低到一定机率,你就会发现成功的机率已经比失败的机率大多了。你便开始踏上成功之路。
生活中,我们总是害怕误区,抱怨误区,甚至不断的去逃避误区。其实误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恐怖。误区,可能助你通向成功,即使没让你迅即通向成功,起码它也会告诉你:此路不通!反过来想想,成功不就是这样从一个误区到另一个误区的过程吗?
我不入误区,谁入误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