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旅游及旅游综合项目考察报告(节选)
(2016-08-05 09:50:40)
一、投资环境分析与研判
(一)地理概况
1、区位情况。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东临揭阳市,同惠来县交界;西连惠州市,与惠东县接壤;北接河源市,和紫金县相连;南濒南海,毗邻港澳。
2、气候情况。汕尾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为22.9℃至23℃之间。
3、自然资源。汕尾境内海岸线长455.02km,辖内海域有93个岛屿、12个港口和3个海湖。水资源丰富,全市境内集雨面积100km²以上的河流有螺河、螺溪、赤石河、黄江、大液河等15条。
4、面积与人口。汕尾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43.7%土地总面积为5271km²。辖区内有市城区、海丰县、陆丰县、陆河县、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华侨管理区等1市2县3区,总人口330多万人,其中以常住居民为主,流动人口很少,为传统上的人口流出地区。
(二)经济发展
1、总体发展稳中有升。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6.99亿元,增长8.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与全国、全省相比,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1.5个和1.1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12位。
2、各类产业发展迅猛。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1.91亿元,增长14.4%,增速居全省第六位。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5.06亿元,全年完成粮食总产量44.88万吨,水产品产量61.54万吨。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3.17亿元,增长7.0%。
3、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加。2014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11元,同比增长9.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71元,增长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15元,增长9.9%。
1、高速公路。汕尾是潮汕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各大中城市联系的必经之地,深汕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和324国道横贯全境。
2、市内公路。汕尾市境内公路已与省内外建立了广泛区际联系,是粤东北、闽西南、赣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之一。
3、铁路港口。厦深铁路贯穿汕尾全境,经过陆丰市、城区、海丰三县(市、区),境内设陆丰、汕尾、鮜门三个站;在海港建设方面,汕尾港规划有汕尾港区、汕尾新港区(红海湾)、海丰港区和陆丰港区共4个港区。海岸线长达455.2公里,有300吨级以上各类生产泊位19个。
(四)旅游资源
1、区域民俗文化构成多样,表现形式丰富,可谓旅游资源富矿。汕尾300多万人口有福佬、客家和疍民三大民系,深具特色的岭南地域和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在汕尾呈互相交融、相映成辉的特点,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均有打造旅游产品的潜质。
2、拥有全省最好的海洋、滨海自然生态环境。汕尾市海岸线长455.2公里,沿海有红海湾、碣石湾两大海湾,海域分布92个海岛,岛岸线长45公里,岛屿面积2.9平方公里;主要的海洋经济水产品种有14类,107科,173种。汕尾市的海岸线上,分布着众多的沙滩、奇岩、岛礁、古迹等滨海迷人风光,“神、海、沙、石”兼备,具有“阳光、沙滩、海水、空气、绿色”5个旅游资源基本要素。
3、滨海旅游景观独特。金厢、遮浪、捷胜等地海滩连绵,安全系数高、沙质细软,海水水质好,开发滨海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其中以遮浪和金厢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最大。遮浪山、海、湖、角风光旖旎,是国家重点海水浴场之一;观音岭金厢滩沙白、水清、浪小,岭前奇石众多,是理想的滨海度假胜地。龟龄岛、小岛等海岛风光旅游资源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五)旅游市场
1、市场发展渐趋成熟,市场氛围正在形成,2014年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646.62万人次,增长10.5%;实现旅游总收入96.40亿元,增长17.6%。汕尾市特有的滨海风光、历史遗址、革命史迹及文化风情等,吸引海内外大量游客,旅游人数和收入逐年攀升,接待人次连续多年获10%以上的增长。
2、旅游投入不断加大,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汕尾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加大旅游投入,使全市旅游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目前全市拥有星级酒店14家,旅行社14家,其他酒店及度假村124家,行、游、注食、购、娱等基本实现配套。
3、树立特色旅游品牌。汕尾市不断开发“蓝、绿、红、古”等特色旅游资源,已形成以红海湾滨海旅游区为主的蓝色旅游品牌,以莲花山森林公园为主的绿色旅游品牌,以红场红宫为主的红色旅游品牌,以碣石玄武山为主的宗教人文品牌。
汕尾市近五年全市旅游总收入
年度 |
总收入(亿元) |
同比增长(%) |
过夜游客(人次) |
同比增长(%) |
2010 |
42.36 |
65.98 |
332.57 |
37.05 |
2011 |
57.95 |
36.81 |
442.22 |
33 |
2012 |
72.5 |
25.12 |
522.79 |
18.22 |
2013 |
82.04 |
13.16 |
585.26 |
11.95 |
2014 |
96.44 |
17.55 |
646.62 |
10.48 |
(七)地产市场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看,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投资项目减少,开发投资后劲不足。201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61亿元,比2013年下降30.3%,与全省增长17.7%相比低了48.0个百分点,与广东全省蓬勃的发展形势不符。
从全省各地看,唯有汕尾和韶关出现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且汕尾降幅最大,韶关仅下降3.4%;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2013年回落5.8个百分点,仅高于东莞、深圳等珠三角的几个市居全省第16位,比粤东西北12市平均水平(增长29.6%)低13.1个百分点。
从房价和产品质量来看,市区最高均价5000-6000元/㎡(刚需洋房为主),户型大多以90-150㎡之间的大户型为主,别墅和类别墅产品的供应与销售暂未形成规模。由此,无论是价格、产品、汕尾楼市的发展水平远低于珠三角周边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巨大。
与住宅市场投资的低迷相比,旅游地产和旅游综合项目的投资在汕尾方兴未艾,保利金汀湾(酒店+地产)、大中华(酒店+地产)项目等一些知名开发商已经前期进入,目前市场接受度较为乐观,因这些项目尚处于开发或在售初期,具体的市场反映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二、重点项目考察情况
(一)红海湾旅游资源情况
1、基本情况。红海湾位于汕尾市区遮浪红海湾开发区,踞市区仅30公里,红红海湾与碣石湾交接处突入海的一个半岛,素称“粤东麒麟角”。又称岩岛,海湾与碣石湾交接处突入海的一个半岛,素称“粤东麒麟角”。又称岩岛。
2、经济条件。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建区二十余年来,因发展战略和定位的反复导致一直未寻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当前红海湾重点发展滨海旅游、文化创意、港口物流等主导产业,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8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5806万元。
3、社会环境。因历史和现实因素,加之近年来“乌坎事件”等造成的负面影响,汕尾市、区领导特别汕尾的社会稳定和谐。近五年来红海湾区没有发生一起游客治安事件,刑事、治安案件处于低位运行,成为全市最安定和谐的地区之一。
4、旅游产业。规划方面已完成开发区总体规划、遮浪半岛滨海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规划、文化旅游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配套方面,2013年在遮浪核心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以及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6亿多元;旅游市场方面,2014全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66%和38.46%;项目投资方面,目前投资1.5亿元的遮浪渔港一期工程和蓝色港湾已动工建设;一期投资25亿元的阿联酋地球村项目已做好前期策划方案。
5、开发优势。一是红海湾有着一边风平浪静,一边海浪涛涛的特色; 二是红海湾为第9届全国运动会、省运会、亚运会的帆船主办地,具有水上运动基础;三是红海湾沙滩及水质干净秀丽,海岸线长,地处有南海观音庙等传统景点;四是红海湾目前仅有部分渔家乐等低端旅游产品供应市场,中高端旅游市场尚未起步。
(二)品仙湖沿岸旅游地产项目
1、基本情况。品清湖位于汕尾市区内,面积2l平方公里,定位为华南地区最负盛名的临海环湖景观区,粤东沿海重要的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地,汕尾市的城市公共中心,展示汕尾独特海湾内湖文化区的标志性空间。
2、规划情况。汕尾城市规划将围绕品清湖建设“一轴、两带、三片,多圈层”。“轴”即汕尾城市中轴线—新湖大道,将成为整个品清湖湖滨地区的核心地带;“两带”即北部的都市功能带与南部的生态休闲带:“三片”即湖滨地区都市功能带中的西部片区、中心片区以及东部片区;“多圈层”即由湖面到陆地,由内到外的多个开发圈层。
3、开发优势。一是区域优越,背靠市区,覆盖城区有效市场和客群;二是规划优势,未来汕尾的城市发展,品仙湖是重要的依托因素,沿岸开发价值深具潜力;三是市场优势,当前已有保利、大中华等知名企业进入,项目沿岸分布,已具有一定的市场示范效应。
(三)凤山祖庙旅游区
1、基本情况。凤山祖庙旅游区位于是汕尾市著名风景区之—,位于市区东南品清湖畔,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为粤东旅游黄金海岸的主要景点。该景区主建筑由凤山公园、凤山祖庙、凤仪台妈祖(天后圣母)石像三大部分组成。
2、主要景点。妈祖圣迹馆是我国第一个介绍妈祖生平、传说、圣迹的艺术馆;海陆丰脸谱园展示了 “中国戏曲之乡”的汕尾市稀有剧种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戏曲各类人物的脸谱。位于凤山顶上凤仪台的妈祖石像,是中国大陆目前最大的妈祖艺术石雕,也是汕尾市标志性景观之一。
3、经营情况。目前景区由政府运营,免费向公众开放,拜祭妈祖石像则需15元门票。主要游客为当地信众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妈祖文化信奉者。
三、初步价值研判
1、汕尾的滨海旅游资源禀赋优异,但与广东全省沿岸线相比较具有一定的同质化趋向,需要依靠产品创新发掘资源的市场价值。目前海岸线的资源保护与有序利用程度不高,缺乏统筹管理和环境维护,资源质地的变化不可控;另外,红海湾沿海一线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开发大型旅游产品和综合旅游项目的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2、汕尾毗邻经济发达地区,靠近深圳、香港,是粤东地区最靠近珠三角地区的城市,背靠的中高端潜在客群距离仅有2小时左右的车程;另外,旅游业作为汕尾市新兴产业和未来的支柱性产业,得到了国家、省、市、区各级政府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一些配套政策正在陆续出台;
3、汕尾地区在劳动力价格上有优势,本地区平均工资水平较低,劳动力价格较为低廉。同时,作为一个区域内发展层次相对较低的城市,其发展的潜力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4、汕尾投资环境的瓶颈制约因素仍然十分突出。据了解,近年来土地、资金、外部环境仍是影响汕尾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征地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到位、与本地居民关系等问题给项目建设带来很大影响,造成部分项目征地不到位、进度缓慢、工期延长,甚至出现长时间停工的现象。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略)
(本文系博主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