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练习和答案
(2012-05-11 15:37: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练习及答案 |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
A.冰雪融化(róng)
B.簌簌落下(shù)
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弋阳(yì)
D.风雪载途(zhài)
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1)A.百感交急 B.斤斤计较 C.满院狼藉 D.昂首阔步(
(2)A.得心应手 B.迫不急待 C.原形毕露 D.令人喷饭(
(3)A.在所不昔 B.谈笑风声 C.难能可贵 D.记忆犹新(
(4)A.哭笑不得 B.以物谕人 C.入木三分 D.花团锦族(
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
(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
(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
A.决定 B.制定 C.确定 D.肯定
(4)影子戏,在这里产生了(
A.神圣 B.神奇 C.神异 D.神秘
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③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
④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
⑤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A②⑥④⑤③①
6.下面是一则广告,有人对其中六处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分成四组,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个工厂经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推出新产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观,瓷面光滑,色彩鲜艳,质量稳定,经久耐用等特点,适应中、高档宾馆、饭店及现代住宅理想卫生洁具。
(1)“经久”改为“坚固” (2)“洁具”改为“用具”
(3)“适应”改为“适宜作” (4)“理想”前加“的”字
(5)“卫生”前加“的”字 (6)“新产品”后加破折号
A、(1)(4)(6)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句,这段文字是按__________顺序解说事理的。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
1.C
2.(1) A B (2) B C (3) A B (4) B D
3.(1) B (2) B (3) C (4) B
4.C
5.A
6.D
7.A
(一)(1)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
(2)第一句话 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解说事理。
(3)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4)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5)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二)(1)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2)荣枯 去来
(3)……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4)①传语 ②暗示 ③唱歌
(5)A.× B.√ C.√ D.×
(6)B
(7)①杏花开了…… ②桃花开了……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
(8)A
(三)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大自然的语言》课内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二)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①首先是纬度。②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③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④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⑥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句。( )
A、第①句 B、第③句 C、第⑤句 D、第⑥句
2、第二段第一句话是个省略句,请把它补充完整。
3、第二段可分两层,这两层的关系是( )
A、总分 B、并列 C、解说 D、补叙
4、第二段未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5、第⑤句中的“早春”、“晚春”两个词在文中指公历三、四、五月,其实农历对正月、二月、三月也有称呼。请问农历五月与三月分别称作什么?
6、“气候”是“气”与“候”的合称,我国有“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的说法,请写出两个节气的名称。
7、选文第一段中能表明不止一个因素的词是________;选文第二段表明按主次顺序说明这些因素的词是_________。
8、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9、再写出两个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
《大自然的语言》课外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一
人的一生当中,几乎有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睡眠程度深浅是专门指脑睡眠而言的。从分析脑电图来看,睡眠一般是以1.5~2小时为一个周期进行循环的。最初是数分钟的入睡期,紧接着是浅睡眠,然后进入时间最长的中程度睡眠期,再后面是深度睡眠期。
这深度睡眠期在脑电图波型上的表现与觉醒时的波型十分相似,但肌电图反应完全平坦。这是因为全身肌肉是松弛的。因而这个睡眠期也被叫做身体睡眠,做梦往往在这时出现。
按照人每天睡眠6小时计算,一夜间这种周期正好反复4次。而人在睡眠周期正好反复4次后觉醒,往往会感到清爽,疲劳已全部清除。
1、选文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感到清爽,疲劳全部消除的时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在说明深度睡眠期人体状态时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蓄碳元素,减小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 )“自然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继发展的重要基础。
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等;从___________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木,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支力气的种类也异常丰富,我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支力气、真菌和微生物缩小),其中水禽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总数的80%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1、找出本文的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除“列数字”外,用得最多的两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表格的形式把湿地的类型表示出来。(参看第1段中画线部分)
4、请从“誉为”、“称为”、“喻为”、“视为”四个词中选择一个填入第二段的括号里,使之符合语言环境。
5、人们说湿地是“自然之脊”而不说它是“自然之肺”,这是有道理的。第二段文字中有个句子能基本上表现这种道理。请把这个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理解第三段文字中“分说”部分的层次与内容,应抓住的两个关键语句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在第三段文字的横线上应填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段文字在数字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两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二)1、A
2、物候现象的来临首先决定于纬度因素。
3、C
4、D
5、孟春、季春
6、二十四节气名称选其二即可
7、“哪些”“首先”
8、设问 引起读者的注意,引人思考
9、经度因素、高度因素、古今因素三者选其二
【参考答案】
一、1、睡眠的周期及其对睡眠效果的影响。
2、入睡期、浅睡期、中程度睡眠期、深度睡眠期。
3、一夜睡眠周期反复4次后觉醒。
4、作比较。
二、1、第①句
2、分类别 举例子
3、
湿地的类型
自然
泥炭地 水库
湖泊 池塘
河流
海滩
盐沼
4、誉为
5、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
6、仅我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 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
7、外部形态。
8、多用约数 约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