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为心理学在牙科诊所中的使用

(2009-05-18 15:33:03)
标签:

李想牙医

做好每件事

口腔医生

心理学

文化

分类: 牙医日志

目前,心理学家一般认为有三种明显不同的行为性反应学习机制:

1、  经典的条件反射

2、  操作性条件反射

3、  观察性学习

 

经典的条件反射

经典的条件反射是通过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的简单联系来起作用的。基于这一原因,这种学习的模式有时也成为关联学习。

 

例如:一位两岁的小孩去医院打了一针后,每当看到穿白大衣的人都会哭了

第一次就诊

白大褂(中性刺激)→ 注射引起疼痛(无条件刺激)

注射引起疼痛(无条件刺激)→ 恐惧与哭泣(反应)

 

第二次就诊

看到白大衣(条件性刺激)↘   注射引起疼痛(无条件刺激)

注射引起疼痛(无条件刺激)  ↘ 恐惧与哭泣(反应)

 

这种相关趋向于一般化(即特殊环境的不适应),与医学治疗有关的疼痛和不愉快的经历,可以变成对诊所环境的不适应。因此,即使是在不出现白大衣的情况下,到诊所就诊几次后,候诊室、接待员以及其他候诊儿童的整个环境气氛也可以引起儿童的哭泣和退缩。

 

因为有这种关联的存在,如能使牙科诊所看起来尽可能与典型的儿科诊所或医院门诊有所不同,将使牙科诊所的行为管理更为容易。

 

每当条件性刺激与非条件性刺激一起出现时,两者的关联性就会增强或巩固。

每当儿童被带到医院门诊进行一些痛苦的治疗后,疼痛和门诊的总体环境间的关联性就变得更强,因为他们更加相信他们得出的结论,即这样的环境容易发生“坏事情”。

强化

条件性刺激            无条件性刺激

看到白大褂        →      注射疼痛

看到白大褂      →     注射疼痛

看到白大褂    →    注射疼痛

看到白大褂   →   注射疼痛

看到白大褂  →  注射疼痛

 

相反,当条件性刺激和非条件性刺激间的关联性没有得到加强,他们间的关联将减弱,最终这种条件反射将不会出现。

如果疼痛和医生诊所间的条件性关联很显著,则可能需要很多次没有不愉快和疼痛经历的就诊才能消除儿童就诊时的哭叫和对就诊的躲避。

 

而诊所环境、诊所员工的服饰形象、接待礼仪、无痛操作的介入是“条件性减弱”有效的方法

 

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是指一种行为的结果在本质上是一种可以影响未来行为的刺激。

刺激  →  反应

↖    

 结果

包括:阳性强化;阴性强化;忽略或暂停;惩罚。

 

例如:小孩第一次到牙科就诊时因为表现良好而得到奖励,那她很可能今后的牙科就诊中也表现良好。她的行为得到了阳性(正面)强化。

相反:如果小孩表现出牙科医生和其助手认为不可以接受的行为,让小孩得逞而未进行牙科治疗,那么这一行为就会得到阴性(负面)强化,该儿童下一次到牙科诊所时很可能会故伎重演。

 

在牙科诊所中忽略和惩罚这两种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使用应保守和谨慎,儿童可能以愤怒、受挫、恐惧作为反应。

 

观察性学习

通过模仿其他人行为的“行为获得方法”

 

儿童的行为学习首先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然后再实际执行,因此,允许年少的儿童观察一个安静地接受牙科治疗的年长儿童,能大大地增加当轮到他治疗时会以同样方式表现的可能性。

 

儿童的模仿对象经常是父母或同胞

小学初中年龄组的模仿对象是同龄或稍大一点的伙伴,父母及年长同胞的作用已经下降

青少年,伙伴是其行为榜样的主要来源

 

如果一个儿童观察到其年长同胞在接受牙科治疗过程中没有抱怨或不合作的行为,那他很可能会模仿其同胞。

如果母亲在牙科治疗过程中表现为焦虑和警觉,其孩子更容易做出同样的反应。

 

观察性学习应用于优化治疗区的设计:

在几个治疗区域以开放的空间为患者提供牙科治疗,便于坐在牙科椅上观察医生为别的相邻患者进行治疗,能提供很好的观察性学习机会,使其了解什么样的行为受欢迎;患者间的直接交流,回答有关的情况,能更进一步加深学习。

 

李想牙医 理想品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