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忧伤------失去的故园
今天终于有近一天的空闲,于是准备去拍第三个教堂,也就是宣武门天主堂。心情很兴奋。因为那里是我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我从小学二年级一直到中学,住了将近十年的时间。那里留有我童年的欢乐、青少年的幻想。拍摄老故居也是极其高兴的事情。
一晃五十年过去了,这期间我只是认真的回来过两次。一次是离开近二十年后,回来看望老街坊。那时一切都没变。宣内一条成直角形的小胡同,西口在宣内大街上,北口在西绒线胡同西口。在直角的拐弯处有两棵大槐树,是胡同里孩子们捉迷藏的好地方,也是大人纳凉、聊天的好场所。我家就在拐角处:嘎哩胡同14号。此时,当年的大嫂、大哥已两鬓斑白,第三代已满院跑了。可是门口的两棵大槐树已经枯死一棵,当时心里很惋惜。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还和大哥、大嫂们合影留念了,真是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再一次去到那里,是距此十年前。那时这条小胡同发生了巨大变化。胡同只剩下一半,凡是能连接大街的那一大片四合院全部拆除,只剩下靠里面的一半。14号院彻底没有了,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高楼建筑。大哥、大嫂也不知去往何方,无法再和他们合影了。也许已是第三代享受到搬迁的待遇。看着那孤零零的另一半,心里好不是滋味。其实,这条胡同虽小,可这里都是整齐的四合院建筑。每一个院都有独特的风格,1号院是两进的四合院,朱漆大门,迎门有影背、里院有两棵桃树。以前春暖花开时,我总会跟院里的姐姐要两只桃花,放到自家的花瓶了,看着桃花开、闻着桃花香。我家的院落可是三进院,那正房北屋需上三四个台阶才进屋,特气派!最后一进院有一棵特大的臭椿树。那时的孩子满胡同串,我看到的得院落个个都有特色。而且保护得都很好,没有特破败的。可是没有保存下来,只剩下孤零零的另一半------。
今天好像老天给我预警,天阴的极沉,不是个好兆头。拍片的效果是不会好的,当时我犹豫是否去拍摄。后又想拍不了片子正好去看老故居(虽然只有一半),天气还凉快哪!就这样背起相机怀着思念的心情去往宣武门。先到教堂,天气的原因:拍摄效果不好,相机的原因:广角不够,拍不全景致。心想没关系,等哪天天好再来拍,正好有时间去看老故居。当我急匆匆赶到那里,眼前的景象使我都惊呆了!那半条胡同也荡然无存了!立在胡同两边的是两座极难看的大厦,唯一留下的是夹在两座大厦间的老槐树,那条胡同的地理标志!此时拍摄老故居的心情已荡然无存
我生活在北京已六十多年,早已把她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爱北京的淳朴民风,爱那灰墙灰瓦的院落、朱漆大门、彩绘已斑驳离陆的木质回廊,那亲如一家的邻里关系。四合院是北京最具特色的建筑。可为什么我们不能好好保留呢?我去过世界多个城市如伦敦,它也是世界城市,可是到处可见古老的建筑,我住的一条街都是18世纪的建筑,都保存的十分完好。可我们为什么要这麽大片大片的拆毁古老的四合院呢?难道我们就没有好的保护方法吗?现在北京内城老四合院居住区已所剩无几了,东城还改造保护了些四合院。西城我还真没看到,看到的就是成片的拆!拆!拆!拆后建起的如果是极具现代气息的建筑倒也勉强说得过去。可都是不伦不类极其难看的建筑!真叫人哭笑不得、气愤填膺!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十分不畅。我好心痛、我好心伤!回到家里立刻想到博客里抒发一下那不平静的心绪。我知道我这一小小百姓,无论怎么大声疾呼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可我还是要把我的心声说出来,请好好保护北京的古老建筑吧!!!那名扬四海的四合院已快绝迹了!建设世界城市绝不是将民族的东西、这座城市的魂都捣毁了吧?!
由于心情不好没拍几张照片,下面的两张照片就是原来嘎哩胡同的地理标志:唯一留存的老槐树。它被夹在两座大楼之间,憋屈的生存。

这是油坊胡同过去也是四合院胡同,现在就建成这不伦不类的街道。

西绒线胡同也曾是四合院的房,现在也是高高低低,都是大方块的的楼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