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森差点爬出了泥潭
为了弥补手下员工的失误,里森将自己赚的佣金转入账户,但其前提当然是这些失误不能太大,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也不是太大,但乔治造成的错误确实太大了。为了赚回足够的钱来补偿所有损失,里森承担愈来愈大的风险,他当时从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为当时日经指数稳定,里森从此交易中赚取期权权利金。若运气不好,日经指数变动剧烈,此交易将使巴林损失极大。里森在一段时日内做得还极顺手。到1993年7月,他已将“88888”号账户亏损的600万英姿转为略有盈余,当时他的年薪为5万英镑,年终奖金则将近10万英镑。如果里森就此打住,那么,巴林的历史也会改变。
|
小贴士:
跨式部位交易:一种期权组合,其持有者只有在标的资产波动较大时才能赢利
|
但是,泥潭最终还是吞没了里森,吞没了巴林
在1993年下旬,接连几天,每天市场价格破纪录地飞涨1000多点,用于清算记录的电脑屏幕故障频繁,无数笔的交易入账工作都积压起来。因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交易记录都靠人力,等到发现各种错误时,里森在一天之内的损失便已高达将近170万美元。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里森决定继续隐藏这些失误。
1994年,里森对损失的金额已经麻木了,88888号账户的损失,由2000万、3000万英镑,到7月已达5000万英镑。事实上,里森当时所作的许多交易,是在被市场走势牵着鼻子走,并非出于他对市场的预期如何。他已成为被其风险部位操作的傀儡。他当时能想的,是哪一种方向的市场变动会使他反败为胜,能补足88888号帐的亏损,便试着影响市场往那个方向变动。
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其后数日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里森一方面遭受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购买更庞大数量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希望日经指数会上涨到理想的价格范围。
1月30日,里森以每天1000万英镑的速度从伦敦获得资金,已买进了3万手日经指数期货,并卖空日本政府债券。
2月10日,里森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交易史上创纪录的数量,已握有55000手日经期货及2万手日本政府债券合约。交易数量愈大,损失愈大。所有这些交易,均进入88888账户。账户上的交易,以其兼任清查之职权予以隐瞒,但追加保证金所须的资金却是无法隐藏的。里森以各种借口继续转账。这种松散的程度,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2月中旬,巴林银行全部的股份资金只有47000万英镑。
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货的最后一日,里森对影响市场走向的努力彻底失败。日经股价收盘降到17885点,而里森的日经期货多头风险部位已达6万余手合约;其日本政府债券在价格一路上扬之际,其空头风险部位亦已达26000手合约。里森为巴林所带来的损失,在巴林的高级主管仍做着次日分红的美梦时,终于达到了86000万英镑的高点,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银行终结的命运。
巴林到底是怎么了?
曾经显赫一时的金融巨人,竟然被一人之力击倒,我们不禁要问:“巴林到底怎么了?”
从制度上看,巴林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交易与清算角色的混淆。里森在1992年去新加坡后,任职巴林新加坡期货交易部兼清算部经理。作为一名交易员,里森本来应有工作是代巴林客户买卖衍生性商品,并替巴林从事套利这两种工作,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的风险。因为代客操作,风险由客户自己承担,交易员只是赚取佣金,而套利行为亦只赚取市场间的差价。例如里森利用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和日本大阪证券交易所(OSE)之间极短时间内的不同价格,进行日经指数期货套利,替巴林赚取利润。一般银行对予其不同价格,进行日经指数期货套利,替巴林赚取利润。一般银行对予其交易员持有一定额度的风险部位的许可。但为防止交易员在其所属银行暴露在过多的风险中,这种许可额度通常定得相当有限。而通过清算部门每天的结算工作,银行对其交易员和风险部位的情况也可予以有效了解并掌握。但不幸的是,里森却一人身兼交易与清算二职。
幸的是,里森却一人身兼交易与清算二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