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折花

(2013-05-14 20:47:16)
标签:

花房

箫凌

overture工作室

折花

温情

情感

分类: 信札

折花

 

 

文案整理:箫凌「from Overture Studio 」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aolingshijie
新浪微薄:
http://weibo.com/overturexiaoling

 

 



 

 


折花的“恶习”,承自母亲。

 

 

初夏的傍晚,她不知从哪里摘得几朵玉兰,用精致的小玻璃盘盛着,点上浅浅的清水,放在我的书桌上。尚在花蕾的玉兰因那几滴水而悄然开放,悠远的清香,伴着读书的夏夜,安静平和。至今在夜里闻到玉兰的花香,仍可让人心神宁静。运气好的话,也有一两朵栀子,家乡话名之为“xiang(阳平)bo(入)”,出来以后才知这种洁白馥郁的花儿,原来就是栀子花。近来偶见《瓶花谱》的片段,中即提到“薝卜”,与乡音对应,一查方知是梵语音译,具体指向的花历来也有争议。母亲似乎很喜欢薝卜,她爱那种馥郁的浓香,我有时倒要嫌它太香了,简直就要到香极而臭的地步。栀子花沉郁肥美,微垂枝头,别有一番不胜娇羞的含蓄之美,衬着碧绿色的叶子,宜浓宜淡,宜俗宜雅,很可让人亲近。有一阵子,母亲还摘过野苦瓜。当时周边尚未开发,她在野草丛里发现了野苦瓜橙亮的果子,就连着长长的藤蔓一起扯了回来,把前端挂在我卧室衣柜的顶上,让藤条垂下,果子零星缀着,也很可人。我的卧室没有直接对外的窗子,终日阴暗,借此顿添了一段明媚的田园光景,令人怀想。偶尔也和她去捡过鸡蛋花,雨后尤繁,一地都是,挑些尚鲜亮的,也不需向枝头讨取,可以盛出满满的一盘。鸡蛋花简洁素净,中心的鹅黄仿佛用颜色匀上的,尤为可爱。它的气味称不上芳香,大概是一种草木的新青之气,也很别致。

 

 

拈花惹草似乎不是太文明的行为。那日在楼下一株刚刚开放的栀子花下徘徊,边上一个小学生悠悠然吐出几个字:“不要乱摘花”,一时消打了我心中惯常的折花之念。过后又想,花开在此处也是要落的,如重入净瓶,清供案上,成就一段新的光景,又有何不可呢?这念想大抵是自私的,这是惯做偷儿的自我脱解吧。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折取一枝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偷折带来的那点如孩童般的侥幸和喜悦,与枝上承载的分明四季和情感气息一样,大概都是难以言说的。

 

 

记忆中案上的花,常有的不外乎上面几种,很是贫乏。从前荷塘还在的时候,偶尔可得一两枝荷花。一朵入瓶,已自圆满,清芬扑人,让人疑非尘世间物。花开得差不多了,便拿来泡水,白荷花瓣气味尤佳。有一年春天,外婆家里不知谁给了一大树桃花,疏疏落落,也并不精神。我折了几枝略微好些的旁枝,重新插成一小瓶子,竟絮絮地开了许久,我那时爱盯着它,百看不厌,一直养到花皆落去,发了嫩芽,后来的事情便记不清了。今年春节在街上,也曾遇到卖桃花的妇人,一大枝桠,开得纷然,说是自家种在山上的,那天已是三十,出门刚好未带银子,想着回来时再看看,过后也已不见了。很久很久以前,奶奶还在世的时候,在乡下种了两畦白菊花,有次跟姑姑们去采摘,置身花丛中,阳光和煦,蜂蝶乱舞,又可随意摘取,至为惬意。不过,白菊并非采来入瓶,而是做泡水之用,有悠远的甜香。后来父亲也在阳台上种过几株,开得也很好,我实在很爱这种平凡又清丽的小花,篱边隅上,有随意点染之致。

 

 

案上的清供,花盛时自然怡人,可惜很快,总要面对它们逐渐萎去的怅惋了。“只恐梅花明日老,夜瓶相对不知寒”,那份惜花的心意,大抵如是。友人极爱梅花,她曾说及年少时爱折梅花清供瓶中,但又惧其萎去,于是直接放入冰箱冷藏,时取一观。其爱花之心,玲珑之思,大概迥出一般人吧。最大程度地为瓶花保鲜,也是一门学问。近来偶然读到农史学家周肇基先生的论文《中国瓶花技艺》,归纳分析了古代瓶花著作中的养护技艺,他在文中总结道,折花最好在清晨,此时花木的营养和和水分最为充分;用利剪而非手折,以减少花梗疏导组织的损伤。至于养花的方法,则有以下几种:灼烧切口,用沸水贮瓶,击碎花梗末端,用盐、石灰、薄荷等消毒防腐,用泥或蜡封窍等等,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习性结构的花,并以现代科学做了解释,足以供爱折花之人借鉴。若有机会,当一试之。

 

 

 

折花

 

 

Overture工作室官网: http://overture.ueuo.com/
花房(官方论坛): http://overturestudio.5d6d.com/bbs.php

和我们一起携手,刻铸最细腻的温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