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躲猫猫果儿

(2007-11-04 11:23:56)
标签:

文学/原创

江南旧事

分类: 散文随笔

躲猫猫果儿

 

    若非人类天性里原本就有隐藏自己的癖好,其由来久远,根深蒂固,一如另一个极端上的表现自己,何以解释,全世界的小孩都玩捉迷藏?

    杭州话把捉迷藏叫做“躲猫猫果儿”,听来很孩子气。我猜想,这话大约是说,一只猫玩它的“果儿”玩丢了,找不着了,就抱怨是那“果儿”躲起来了。

    不过,小时候我们还有两句儿歌,是在游戏开头时让那个捕捉者大声喊出来,好让我们有时间找到地方躲藏。

 

        猫猫果儿躲得好,

        两只老虎来寻了,

        一,二,三——!

 

    这似乎又在说,是跟老虎玩上了。

    猫儿狗儿都会隐藏自己,既是生存的需要,更好地捕食或者逃脱被食的手段,也是一个巨大乐趣的所在。把自己隐藏起来,等着对方来搜寻,眼看着那家伙就在离我藏身处那么近的地方瞎转悠,那样笨拙,徒劳,一脸的晦气加上傻气,我却在这暗处窃窃偷笑,拿手捂住了嘴巴……这情形,这里边的开心,咱们在儿时都曾体会深切。猫儿狗儿,我猜它们也是这样,能躲过捕猎者不仅是有逃生之庆幸,也一定是伴随着一阵美滋滋的得意。

    很明显,捉迷藏游戏中的乐趣是在躲藏的一方。搜寻方并不觉得好玩,不过是要尽快捉到一个接替他的,好让他在下一轮也享受享受躲藏之乐。由此看来,我不得不认为,杭州人讲的“躲猫猫果儿”,要紧的说在一个“躲”字上,点到了这游戏的兴奋关节,实在比他们北方人那个“捉迷藏”的说法更精到,更贴切,更能挠着咱们的痒痒筋儿。

    “捉迷藏”或者“躲猫猫果儿”都是统称,实际上的玩法花样很多,有一个人捉一帮人的,也有这一帮捉那一帮的,甚至也可以是一帮人分头去捉一个人的。此外,还有场地的选择,室内或野外之分、沟墙草木的差异、躲藏范围的大小等等,这些也都因地而异。

    但是有一点,对无论怎么玩法的捉迷藏或者“躲猫猫果儿”都一样要紧的,那就是切记,“猫猫果儿躲得好”,却也不能躲得太好。虽然游戏的乐趣是在躲藏,但为你提供这乐趣的,还是对方的努力搜寻。他越是认真、投入,找得越起劲,越是让你感到处在被捉的边缘,你就越觉得刺激。反之,他要是找了一圈没找着,泄气了,一耍赖撒手不干了,管自己回家睡觉去了,把你撂在那儿傻躲着,几个钟头蜷缩在那狭小、黑暗、龌龊的旮旯里,寂寞,无聊,忍着蚊虫叮咬,你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记得我儿时的伙伴里就有那么一两位,总是躲得太好,永远不会被人捉到——其实也就是永远都把自己置身于游戏之外。那就不是什么“猫猫果儿”,倒更像是一匹孤独的狼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独轮车
后一篇:放鞭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