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另一个自己》作文集锦
(2015-12-01 10:45:0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种子经历与黑暗的抗争,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蛹经历痛苦的蜕变,才能冲破束缚、破茧化蝶。生命的发展,就是不断从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过程。这一过程,也许悄然无声,也许轰轰烈烈。
结合上面材料,以“走向另一个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题旨分析】
这个题目的材料突出“过程教育”理念,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教育,重视实践中的体验。材料中运用了种子孕育和蛹蜕变两个喻体,比喻青年学子的成长过程。“也许悄然无声,也许轰轰烈烈”的多种可能性,暗示每一个人的成长,有着不同的特点。
立意导向:
写这样的作文,立意的范围比较宽泛,但根据不同立意写成的文章,质量会有高下之分。上乘的作文,应该是在材料的本体上挖掘,写出一个学生成长发展的历程。可以写自己成长的典型事例(比较容易写得亲切生动),也可以写所熟悉的他人的典型事例;还可以论述真正的成功者必然要经历一些磨难与奋斗的道理。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事例比较多,但那是艺术虚构出来的,作为论据的话,说服力不强。事实论据最好是现实生活中的。
这类题目如果误解了“结合上面材料”之类的话,真的去演绎“种子”“蛹”之类事物的发育或蜕变过程,写成说明性或寓言类文章,则说明考生未分清材料中喻体与本体的关系,未将比喻义上升到对题意的完整理解,这是一种“倒退”,写出来的文章显得幼稚或愚钝。这样的反面例子较多,要引以为戒。
一粒小小的种子被埋进了土里……
一个蚕宝宝吐出了第一根丝……
一只雏鹰站在了窠巢的边缘……
2005年的春节晚会,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记住了一个名字——邰丽华。她曾经跌进生命的谷底,但是这个坚强的女孩却让生命之火更绚丽地燃烧。在婀娜的舞姿背后,是她一次又一次,爬起,摔到,爬起;是她小腿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青黑的伤疤。终于,她成了我们心中圣洁的女神。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邰丽华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于无声处再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这个朴素的女子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
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是个无忧无虑的天才少年,如果不是遭遇了那个盛极而衰的朝代,如果没有经历过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如果不曾亲眼目睹社会底层百姓的疾苦,他也不会完成这一次华丽的转身。他痛苦的挣脱了自己心上的茧,但最终成就了忧国忧民的“诗圣”的美名。
这只雏鹰颤颤巍巍地站在了悬崖上的窠巢边。它突然从巢里跳了出来,向悬崖下坠落而去。它止不住内心的恐惧,一边坠落一边拼命挣扎,拼命地扑腾翅膀。渐渐地它竟然止住了下降趋势,歪歪斜斜的飞了起来,而且越飞越高。从此它在高空盘旋,高傲的俯瞰大地,又潇洒又自由。它终于成了真正的雄鹰!
“逆境也是一种恩赐”,没有荆棘的路不是我想要的,一路平平淡淡地走,波澜不惊,会丢失一种勇气、一种热情。就像一块完美的璞玉,没有经过雕琢,永远也不会价值连城。
我们的人生版本都是相近似的,然而看似近似的版本总是在发生着变化,一些磨难,一些挫折都会改变原有的轨迹。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从一个自己不断地走向另一个自己,那个未来的自己,那个光芒万丈的自己。感谢一路走过的黑暗,才让我觉得明天的黎明会有多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