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荷塘月色》课堂教学设计

(2012-02-05 15:12:29)
标签:

教育

浙江省余姚市第五中学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要求:理解本文所写的内容,体会其中所描写的意境之美。

2、能力要求:品味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通过炼字、叠词以及通感等手法,体会语言技巧),背诵文章第456段。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景物中交融着的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的心绪。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所写的内容,体会其中所描写的意境之美。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通过炼字、叠词以及通感等手法,体会语言技巧),背诵文章第456段。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在本散文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赏析与评述相结合的方法,在指导学生有次序地抓住事物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指导的状况下,让学生理解文本,同时升华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作为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其问世以来一直作为经典美文的选学教材,作者所营造的“素雅、朦胧、静美”的荷月世界,成为八十年来很多读者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由此切入对文章第456段景物的学习)

二、朗读感悟456

请三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第456段。其他同学用一个偏正式短语概括这三段文字所写的内容。

板书:月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荷塘的四周

三、品味第四段(从叠词和修辞的角度感受)

(一)、说说第四段描绘了哪些景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由近及远,从高到底

(二)、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句子谈谈。

明确:1、荷叶的茂密优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这里的叠词是“田田”、“亭亭”不能去掉之,叠词显示其音乐感。

2、荷花的洁白优雅:“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像“明珠”、“星星”、“美人”。

(集体朗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3、荷香的幽微清雅:“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这里用了通感的手法。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这里“荷香”与“歌声”有相似点。

4、荷波地迅速快捷:“像闪电般”、“凝碧”

这里运用了化动为静的手法。

5、流水的饱含深情:“脉脉”。

(三)、试着按照“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的行文顺序,朗读背诵第四段。

四、从炼字的角度感受品味第五段景物之美

(一)、自由朗读第五段

(二)、作者借助荷塘中哪些景物来写月色的?突出了月色的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荷叶、荷花、树

突出了月色清淡、朦胧的特点。

(三)、在本段中,作者描写月色用了一些动词,先画出“泻”、“浮”、“洗”、“画”。看看假设用“照”、“升”、“浸”、“印”来代替行吗?为什么?

教师明确:“泻”与“照”:“泻”字自上而下且化静为动,与前文“月光”及“流水”呼应。“照”字直白板滞,缺乏动态美。

“浮”与“升”:“浮”字动中有静,把水汽笼罩弥漫之态描摹了出来,营造出朦胧的意境。“升”有腾空向上之意,失却了“青雾”的柔美之态。

“洗”与“浸”:“洗”极写“叶子和花”在月光与青雾中的奶白色的清新,显得轻盈。“浸”失去了“青雾”“浮起”的动感。

“画”与“印”:“画”的是“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带有作者主观的喜爱之情,且把“杨柳”拟人化了。“印”显得直落客观,有被动之意。

(四)、第五段末句在修辞上有何特点?

通感的运用。

五、抓住行文顺序,用朗读来感受、品味第六段景物之构图美。

(一)、集体朗读第六段

(二)、作者用怎样的顺序描绘了荷塘四周哪些景物?突出了景色的什么特点?朗读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与节奏?

教师明确:由远及近,写了树色、远山与灯光。

突出寂静、冷清、朦胧的特点。

舒缓语气。

(三)、自由朗读第六段。

六、集体朗读第456段,想想读时应该采用怎样的语调?作者带有何种感情?请在文中找出作者这种心情的语句。

明确:平稳舒缓。淡淡的喜悦。“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重点是“受用”。

七、体会作者在景物中交融着的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的心绪。

(一)请同学说说自己找到的能表现作者心情发展变化的语句。

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二)、根据上述句子,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朱自清的心情应该用哪个词语比较合适?

教师明确:寂寞或苦闷或郁闷或孤独

(三)、作者是怎样表现苦闷心情的?请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对作者情感有感受或理解的段落自由朗读。

教师明确:1、文章开头说“心里颇不宁静”,借助对“月亮”的描写表现夜已深,借助对“孩子们”和“妻”的描写反衬出“我”今夜无眠,表达苦闷的心情。

2、第二段借助对平时没有月光时路上的景象描写,反衬今晚月光下景色的宜人,用今晚才有的喜悦反衬苦闷的心情。

3、第三段借助对自己行走在苍茫月光下的独特感受的描写来表现独处的妙处,反衬出苦闷心情。

4、第四五六段借助对荷塘、月光及荷塘四周的景物描写来表现荷塘月色搭配得恰到好处,用暂时得来的喜悦反衬出苦闷的心情,从“我什么也没有”中可以看出。

5、借助对《采莲赋》和《西洲曲》的有关的回忆来表现江南自由欢乐的生活,说明“我”因现实的苦闷而产生对自由快乐的向往,所以会说“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惦着江南了”。

八、总结课堂

板书设计: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月下的荷塘    叠词   通感

荷塘上的月色  炼字:泻、浮、洗、画

荷塘的四周    叠词   由近及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