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机在中国低端手机市场上,尤其是在农村等偏远地区,大有风卷残云之势,把联想等国产中低端手机品牌挤压得无处藏身。从MP3,到手机,再到显示屏,山寨化现象的蔓延,是否在暗示着一种趋势?
基础件的模块化和整体解决方案,生产外包协作和组装的便利性,利用批量优势在供销两端提高议价能力,通过渠道来掌握市场信息并做出快速反应,借助市场渗透来提高产品影响力从而省下高昂的广告费,绕开市场准入监管并聚焦于对产品功能和价格比质量更敏感的顾客。这些山寨机的产品特征和运营特点,说明了庞大的中低端市场的潜力,这有点像当年Wal-Mart用低价策略打败Sears等百货公司,靠的就是对中产和下层百姓消费心理的充分了解。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战略和运营层面来分析和理解山寨化现象?
从战略上来讲,山寨机的竞争优势在于对市场的灵活反应和超乎想象的低价。低成本的市场渗透能力,只有应用和工业设计而没有研发投入(避免了资金和时间上的风险),批量优势产生的议价能力,没有太多资本投入即把加工外包的运营策略,这既昭示了其竞争优势,又确保了相当的赢利水平。然而,这样的商业模式,其脆弱性也是显而易见的。Nokia等控制着高端市场的公司,可以用多品牌和扩大产品线来攻占低端市场并建立屏障。特别在持续发展方面,缺乏研发能力将迫使山寨机厂家无法进入智能型手机和越来越多的手机上网功能等领域。对于这一市场趋势,不但无法主导,而且存在被抛弃的危险。
在运营层面上,山寨化现象的启示意义,却显得更为重要。批量定制是产品加工的一个发展方向,标准化模块化可组合化,不仅在研发设计环节,对生产技术和作业安排,也将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在这里,虚拟同步设计,可制造性技术,物流技术,通讯和IT技术的应用,都将在敏捷型制造上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如果不能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并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而且在产业联盟上缺乏有效的协同配合,单点突围式的短平快运营模式,其运营平台的基础,如一叶小舟在惊涛骇浪中。
山寨机的致命弱点,在于它在产业链上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在价值链上,它也处于劣势。就像高请平电视的竞争态势,国产的电视生产商,在上游的技术环节被人掐了脖子,在终端市场上的竞争,必然处于不利境地。山寨机的未来,在于左右兼顾,上下联合,在一真正开放的平台上操作。这单靠某一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外界的有力引导。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http://www.allpku.com/blog/index.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