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问题(连载二)
(2009-07-28 23:51:25)
标签:
兰喜喜曾明了张廷珍苏阳杨银娣宁夏混子杂谈 |
分类: 零度青春(长篇小说) |
研究生问题
如果我不读研究生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这个群体里存在的问题,也许我会像没上大学之前那样认为大学生是最最了不起的人一样认为研究生同样了不起。可是上了研究生我才知道这些人其实是最最没有什么实际能力的有自傲自大好高骛远的一类人。
我读硕士学的专业的是文学,对于理工科的研究生具体是什么情况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但就这些文科生来说,用“庸俗”和“无知”一词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这也可能是因为文科这个专业本身性质所决定的,我以为中文专业是天下最最不应该存在的专业,这个专业的存在不但误导了很多人的前途,而且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比如,这些人不来读文学硕士文学博士文学博士后文学烈士孙之类东西,早早的投身社会扫大街修地球种花养草都对社会有益。但读了硕士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用处了,不但没有用处反而有了害处,整天打着研究的幌子评东论西,目空一切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自以为是无所事事。
在读书方面我喜欢看一些同龄人写的东西。但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基本上除我之外的所有研究生都认为“80后”和“90后”写的东西不叫东西。他们在根本没有看的情况下就盲目果断是信心十足地断定这些东西写的如何如何不好,如何如何的糟糕,既然没有看怎么就知道这些作品写的不好呢?在这里我想声明一点,说这样的话并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写小说的“80人”,我没有丝毫要为“80们”正名的意思,我们只不过是碰巧生在了一个时代而且被老一辈们强行冠以这样的称呼而已,我和他们没任何的关系。有一次,我在一个班级文学讨论课上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傻得让人一看就想冲上去揍一顿的家伙说中国没有一本可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小说,然后就列出一长串愚蠢生硬平时打死也不会听见的老外名字来。
这个人是我遇见最笨的一个人,既然中国没有小说,那这些被人们称之为小说的东西是什么呢?这都不是最让我感觉最笨的地方,最笨的是这个学生有给人提问题的癖好。每当有人来学校开讲座,这个学生必到场,到最后五分钟互动的时候这个学生必提问,提问必傻,就这么一个人。
这个人还有一个毛病,总喜欢说别人的作品如何如何不好,然后代替作者设计小说的结尾应该这样更好一些,那样结尾削弱了小说的艺术价值之类。说来说去自己还是一段话都写不通顺。这就是研究生。
而且这类人在我的周围占据了相当的数量。
还有一个比以上更重要的问题,现在的研究生们都以为自己是研究生,学历在中国不是最高但也很高了。走在大街上都有点与众不同的自豪感。前些日子,我的一个朋友的公司招了几个人,其中一名就是今年的研究生。这个学生在投简历的时候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此人的要求,朋友都打破了用人原则。但不幸的是这个人到公司里来没几天就发现自己给天天倒水扫地的那个人原来是个初中都没有毕业的人,同事学历最高的也只是个本科,而且是自己听都没有听到的下三流大学的本科。于是乎觉得自己和这些傻B们在一起委屈了自己,结果炒了老板的鱿鱼。我想说的是这些人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能力,还真以为“开个小卖部都能上市呢?”
文字写到这里本来应该结尾了,但有想起另一件事情。我姑且写之,你也姑且读之。
我在读硕士的时候,每年春天学生都要陪老师去爬山,或者叫踏青散步什么的都可以。据说这是前人留下的优良传统。这样的活动对我这个好动的人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我也喜欢和老师出去呼吸新鲜空气看看大自然寻找写作的灵感,但问题远不是这么简单,如果仅仅是这么简单,我以下的言说将会失去意义。我还得说一件事情,研究生和博士生这个部落群体是当下社会最腐朽的一个群体,与封建社会的腐朽比起来有之过而无不及。比如一年级的一定得把二年级三年级的尊称为师兄师姐,不管这个一年级的学生是否年龄大于二年级三年级的。吃饭的时候,一定是一年级要给二年级、三年级敬酒,二年级在给三年级敬酒等等,你不敬酒就好像对人不尊,犯了道德罪一样。还有就是这些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喜欢以“育人 ”的方式向一年级的学生传授学习经验为官之道等等等等。
我刚刚进入研究生学习的时候,那些论资排辈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二年级三年级学生经常会找我们谈话,教育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混进学生会然后把手在伸进女孩子的裙子里。(后半句是兰喜喜自己的话)这种问题我在大学里就已经见怪不怪了。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有几个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社干部经常来我们宿舍发展自己“接班人”,结果我们宿舍六个人,除了我和一个西吉(宁夏的一个县)的一个小伙子,其余四人均光荣地成为接班人。我是一个既不喜欢学习有不喜欢恭维更不喜欢用接班人的方式去为人民服务的人,唯一感兴趣的是把手往女生裙子里伸,可惜这些人虚伪的一到重要问题上就把你一苍蝇拍子拍死,让你永无翻身之日。西吉的那个家伙并非像我一样特立独行,而是愚钝的可以。所以没有被选去做接班人,有幸和我站在了群众的一边。四年后的今天,我又遇到同样事情,给我的感觉是和四年前不小心吞掉的那只“苍蝇”没什么区别。
有一次,我们陪老师爬山,回来后就被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人训斥一顿。有一个家伙说兰喜喜一点集体感都没有,还说我们组织出来的目的不是为了爬山。当时我就忒纳闷,我左思右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后来我就问那个家伙,我说那是为了什么,是谈恋爱吗?那个家伙说是为了拉近师生关系。听到这句话我第一感觉就是羞愧,我真为眼镜片子厚的像砖头块一样的老先生慧眼失力而招收这么势利的门徒感到悲哀。我想如果我和老师的关心仅仅是靠“人”和“狗”的方式来维系,我宁愿不要这种关系。
这就是我们当下的研究生在学校里干得事情,他们所谓的研究学习不是为了更好地学问而是为了更好的 “做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