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为、中兴、通信公司it |
同样作为全球知名的通讯企业,业界一直素有“华为是狼,中兴为牛”之说。狼要吃肉,牛要吃草,看似不相冲突。但是自1996年首次交锋以来,双方狼牙对牛角、针尖对麦芒,激烈混战了整整16年。
而今看来,华为在各方面似乎已大获全胜,中兴已不再是华为并驾其驱的对手。从销售总额上看,两者相差1000亿人民币,中兴与华为差距已越拉越大。销售额两者不但不在同一档次,就是净利润上二者也不在同一层级了。
1、中兴与华为目前在海外销售额上差距,要相比国内销售额的差距大得多。2011年华为海外销售1383亿元,中兴467亿元人民币;2、相比运营商手机终端业务,中兴明显落后数倍。2011年华为运营商业务为1501亿元,而中兴为465亿元人民币;3、芯片核心技术上,华为2012年发布的量产的四核、双核手机都是基于自主研发的芯片,而中兴鲜有这方面的信息。这就大大削弱了中兴在产品竞争中的成本和差异化的能力;4、在2011年中国十大芯片设计公司销售额排名上,华为名列首位,而中兴却不在榜上。
可以说,同样面对全球经济持续下滑,面对日趋白热化的外部竞争,华为仍延续在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奔跑,而中兴却举步为艰,形成鲜明对比!何以若此?主要有两点:
其一,内部管理机制错综复杂、紊乱导致中兴抗击力不强,难于应对激烈的全球竞争。从中兴的报表可以看出,和华为及其海外竞争对手报表显赫不同之处,在于其有不少的子公司、关联公司、投资公司的信息。而且从公开披露的信息看中兴的高管还在这些公司中担任董事或领导职务,相关信息披露也不健全,这些分散了中兴管理精力,加大了其内部的管理难度,增加内腐内朽的机会,削弱了其对抗竞争对手的能力。有内部有识人士甚至批说,中兴构建庞大商业帝国后,却慢慢形成一条交叉持股、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的“灰色地带”,已经成为中兴这条“大船”航行中随时都有可能触碰的暗礁险滩,令中兴如今步履为艰、如履薄冰,发展怎么能快起来呢?
而与中兴相比,华为则选择了一条更加明朗化公开化、阳光化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关联关系交易问题上,华为清晰地认识到这对公司未来经营管理有严重的损害,为此严格要求企业高管要自律自清。在今年华为“董事会监事会自律宣言宣誓”上,董事长孙亚芳领誓称“高级干部的合法收入只能来自华为公司的分红及薪酬,不得以下述方式获得其他任何收入:绝对不利用公司赋予我们的职权去影响和干扰公司各项业务,从中谋取私利;不以任何形式损害公司利益,不在外开设公司、参股、兼职;亲属开设和参股的公司不与华为进行任何形式的关联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