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金龙鱼问题油被“日”伤 还是危机处理不当?
(2012-01-10 18:34:22)
标签:
金龙鱼危机管理市场公关问题油杂谈 |
危机管理是企业中必备的管理机制,也企业市场中必备的学科,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危机四伏中度过,我们每天都会面临金龙鱼、蒙牛、三株等同样的问题。我们一直在讲如何将危机变成机会,是企业市场部人员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但并不是每个企业和市场人员都有这种扭转乾坤的神力。
就拿金龙鱼问题油责任不在自已的这份声明来看,这是一份严重失误的声明,市场人员对于危机管理意识不够才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危机来临之前急于撇清关系,是一些企业市场在危机面前常用的伎俩,但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是这样的声明越会形成质疑的骨牌效应,金龙鱼的这份被“日”伤的声明很可能会将金龙鱼推向面临万劫不复的深渊。
问题油到底与金龙鱼有没有关系?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的分析,食用油出现色泽不合格,存在几种可能性:一是油品在加工过程中脱色不够,如果工艺不稳定,处理不好就会导致颜色深;二是多种油混合,导致色泽不稳定。而烟点不合格和油的杂质有关。杂质比较多,烟点就会偏低。
董金狮认为,因暴晒导致油的颜色和烟点发生变化,“科学依据不太充分,有些牵强”,情况也比较少见。因此他认为生产环节出问题可能更大。
他还认为,即使是在流通环节被暴晒导致食用油不合格,生产企业也得负责任,考虑换包装。因为食用油塑料包装桶本身是要能够抵挡一定的紫外线辐射。
以上所述,金龙鱼被“日”所伤的论据在科学面前明显站不住脚,更何况食品安全无小事,关系老百姓的饮食安全问题,一旦处理不好都有可能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样例子在中国企业中尤为常见,而且因为危机事件致使企业走向崩盘的也大有人在。
躲得过算是幸运免遭此劫,躲不过就得以身殉国,战死沙场。三株就是一个因危机倒下的巨人。
曾经创造过无数的传奇的三株集团,年营业额十多亿的国内企业,却因三株致死案命丧黄泉路,在事发之初,陈柏顺的家人找到三株总部要求赔偿20万元丧葬费,但是三株拒绝了当事人的请求,选择了漫长的诉讼之路以证视听,从1997到1999的两年时间,三株口服液得到了胜诉的判决,可是这一张迟到的澄清,却把三株送上了去往西天的归途。
有人要问这两年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翻开曾经逝去的记忆,两年来谣言四起,关于三株致死的版本改了又改,传了又传,连街头巷尾的伯伯、大妈都知道喝三株等于找死的道理,三株的品牌形象也因此被贴上了死亡的标签,两年来三株也从年收入十多亿到几百万,从龙头企业走向了破产清算,。
假如三株选择理性对待此事,在安抚当事人的同时,再进行产品的权威检验可能事情会不一样。
假如三株在流言满天飞的时候,采取正面回应及时向公众公开事件的处理结果,可能三株今天依然会尚在人间。
假如三株的在危机管理上能够多考虑一些,三株很可能还是今天的三株。
假如……
可是这个世界没有假如,但是三株的命运不会重演却存在更多的假如。
有句话说得对,危机管理如同“鹰落鸡群”和“鸡落鹰群”,同样会遭到四面楚歌的困境。
金龙鱼问题油被“日”所伤在处理方式与三株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以死抵赖只会把自已推到风口浪尖,不仅得不到同情分,往往会让消费者更加猜疑没有诚意,有推御责任之嫌,这样处理方式只会让金龙鱼为下一个声明解释而拼命。
常言道“忽微积于患”,细节将决定成败,这是市场部每一个公关必须谨记的真理,古人尚且知晓这个道理我们不会不理解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