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藏东明珠·昌都藏东第一寺·强巴林寺旅游文化摄影 |
分类: 边走边摄 |
强巴林寺亦称“昌都寺”或“昌都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昂曲和杂曲两水交汇处一处如雄鹰盘踞的台地上。占地面积三百余亩,寺内主供奉强巴大佛,所以寺名为强巴林寺。康区的格鲁派僧人麦·喜饶桑布受宗喀巴大弟子贾曹杰的委派回康区传法,他在明正统二年(1437年)但是建该寺,因寺内主供强巴佛,故取名“强巴林寺”,占地300多亩,是康区早出最早,规模最大的格鲁派寺院之一。
麦·喜饶桑布(生卒年不详)是康区人,原在拉萨色拉寺学经,并曾在色拉寺讲经,后来回到昌都在昂曲和扎曲两水间雄鹰落地般的岩岛上倡建了强巴林寺(慈氏洲)。他圆寂后,由宗喀巴的再传弟子德钦多尔济继任堪布,以后由其转世继承主职位,形成了“帕巴拉活佛”系统。德钦多尔济被称为“帕巴拉”,为古印度佛教大师圣天的名字的藏文音译,即“圣天”之意,其转世系统即以此为号。随着格鲁派势力的壮大,昌都强巴林寺和帕巴拉活佛在昌都地区逐渐发展壮大。第十一世帕巴拉·格列朗杰曾先后担任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该寺所处之地为昌都镇地势最高的台地上,所以站在大门口你能看到昌都镇的全貌,看到昂曲和扎曲在寺庙下面的山脚处交汇,合并成了著名的澜沧江向南奔腾而去,这样的地方会让人不由感叹高僧大德们对于寺庙选址的精妙和独到。
昌都市坐落在群山怀中,它被称作从四川和云南入藏的门户。昌都是藏语,其意为“水汇合处”。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沦汇为澜沧江,这也是昌都这一名称的由来。
强巴林寺的早课时间。由于头天晚上吃的开心,我们几个小伙伴都没有前往,看到团友们在群里发的图片,真是肠子都悔青了。美食真真是误人啊!
前一篇:雪山下的宝库——德格印经院
后一篇:强巴林寺的晚课——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