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黔桂湘的夏天侗乡第一寨·肇兴鼓楼之乡·肇兴摄影旅游 |
分类: 边走边摄 |
“侗族住水边,苗族住山尖”。经历了战乱和逃亡的纷争后,黔东南这片山水毫无保留地接纳了苗侗先民的到来。沿着清水江,苗族先民翻山越岭进入黔东南,依山就势,把村寨建在了高山上;侗族先民沿着柳江进入,把侗寨建在了水边。这里至今生活着成千上万个侗寨苗乡。
从前这里的青山绿水,崎岖地势成为了人们躲避战乱的天然屏障。或许也是因为这份原始,才让这儿还完美保存着从前的景致和淳朴。散落的村寨,不便的交通,也使得经济迟迟无法发展。于是,这里也成为了摄影家的最爱。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18万平方米,居民1000余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侗寨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
肇兴侗寨以鼓楼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侗寨建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由全寨人集资修建。鼓楼的作用有:一是侗寨的标志;二是侗族族姓的标志;三是侗族群众休闲的场所;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六是集会议事的要地;七是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八是祭祀的地方。每年正月初八踩堂祭萨。
据说,“老干妈”越来越不好吃,原因是当地的二荆条产量低、价格高,“老干妈”的继承人改用河南出产的辣椒所至,口感不够纯正。

23、”咚、咚、咚……“的声响从巷子深处传来,追寻着声音而去,我看到坐在家门口用机器捶打着布匹,一问才知,那是在制作”侗布“,染好的布匹表面用鸡蛋清涂上后用机器反复捶打,直至变亮、变硬然后再进行晾晒。
侗布,是侗族保存了千年的传统布料。侗族人用织布机手工纺制成白布,然后用天然植物染液浸染。等染液全部浸入布料后取出晾晒,再进行捶打。上万次的手工捶打赋予侗布柔软的触感,初始为蓝色,复为深蓝,接着蓝近黑,浓似墨染。捶好之后,将侗布熏蒸晒干收藏待用,最终将做成多彩的侗族服饰。
在侗族人眼中,恐怕再难得的布都不如侗布珍贵。侗族老人说,侗族人的一生只有五件衣服,春夏秋冬各一件,还有一件就是侗布做成的衣裳,只在人生中重要的日子才作盛装穿着。谭松先生的《工艺之旅》称赞侗布是”浸润着自然山水的美韵“,当你走在侗寨,耳边是此起彼伏的槌布声,似乎也能体会那句话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