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越边境游踩高跷捕鱼捞虾耙螺·虾灯旅游文化 |
分类: 边走边摄 |

1、耙螺,京族人靠海为生的饮食文化之一

2、每当海水退潮的时候,海水退的远又快,贝类海鲜行动较为迟缓,当海水退下去了,这些贝类海鲜就被搁置在沙滩或泥滩上了,于是,有赶海经验的当地妇女前往沙滩,用传统工具将隐藏在浅沙滩处的贝壳挖出来,新鲜出炉的免费海鲜餐就于当天晚上端上自家的餐桌

3、车子驶过在金滩景区,再往前驾驶不到十分钟,就到了我们的拍摄点
京族人民是越南主体民族后裔,于十六世纪起从越南涂山(今越南海防市附近)等地陆续迁来中国江平镇寨头村、巫头岛,后来逐渐向澫尾、山心、潭吉等地发展,成为东兴主要少数民族。现京族人主要分布在东兴市江平镇的澫尾、巫头、山心、贵明、潭吉等村。新中国成立之初称“越族”,1958年5月,根据其本民族的意愿,并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有“心向北京”之意。
京族是我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京族人口为2.8万多人,其中,东兴市京族人口1.9万多人,是我国京族唯一聚居地。

8、用耙子耙过海滩的每一处地方,看上去她们劳动姿态很轻松,俺借用她们的工具尝试过,累人且不说,也无法感受到是否耙到螺

9、用耙子耙过海滩的每一处地方,看上去她们劳动姿态很轻松,俺借用她们的工具尝试过,累人且不说,也无法感受到是否耙到螺

10、用耙子耙过海滩的每一处地方,看上去她们劳动姿态很轻松,俺借用她们的工具尝试过,累人且不说,也无法感受到是否耙到螺

11、用耙子耙过海滩的每一处地方,看上去她们劳动姿态很轻松,俺借用她们的工具尝试过,累人且不说,也无法感受到是否耙到螺

12、浅滩中不仅仅有”螺“,更有”海星“、”螃蟹“等
17、我们请来表演踩高跷捕鱼捞虾的麻豆
这一带,鱼虾一般在一米多深的浅海活动,从古时起,京族人就探索出踩高跷捕鱼捞虾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劳作方式。
这种类似杂技表演的捕鱼法,让人大开眼界。随着现代化捕鱼作业的发展,高跷捕鱼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只有很少人还会这项传统技艺。面对即将消失的民俗传统,我们应当怀着深深的虔敬,用镜头和文字把它们如实记录下来,并唤起更多人的文化保护意识。
21
前一篇:明仕田园,我心中的桃花源
后一篇:爱·在涠洲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