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秋的呼唤——印象·莫斯科

标签:
秋游俄罗斯印象·莫斯科红场·地铁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旅游 |
有关莫斯科城的兴起长久以来备受争议。据传说,九世纪末期奥列格大公在斯莫罗金卡河岸(现今的莫斯科河)兴建了一座小村庄,在考古专家挖掘到的出土文物中发现,早在九世纪时期此处的当地人所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因此这个传说得到了证实。有可能早于1147年间此处已有人烟居住。第一次在历史文献上所提起的莫斯科,苏兹达利大公尤里与切尔尼戈夫大公斯维亚托斯拉夫当时在此处会见。传说中,早期在莫斯科这块领土上为一片四处分散的村落,属于库奇卡贵族的领地。当大公尤里将地主库奇卡处死后,便将此地占为已有,并以原本的村落为基础兴建了一座小城市。慢慢地沿着城市四周开始出现一些规模不大的村镇,在中央的地方最大的一座名为博尔,又名为博罗维奇(译意为《针叶林》及《针叶林人》),今日克里姆林宫在此处。十五世纪时莫斯科城内已经划分为克里姆林宫,波萨得(工商),扎戈罗得(郊外),扎列奇耶(河外)四区,并成为全俄罗斯的首府及商业中心。
已是莫斯科深秋,周末的清晨略显寒冷,在酒店用完早餐后,乘车来到红场。似乎来的早了点,红场上游客稀少,寒冷的北风倒是一直吹个不停,唯有将身上穿的羽绒服裹紧,再裹紧。
一对大陆来的企业家(?)在红场上录像,周围的闲杂人等不得靠近,见到手持相机的国人,他们的马仔也会选择位置阻挡,我伸长脖子看了又看,实在没搞清楚是个啥子名人,无聊加无趣,迅速离开,寻找好玩的画面拍摄。
遇见一对来自印尼的小夫妻在红场拍婚纱照,新娘子身着蓝色的婚纱还是比较少见,听说俺来自广州,甚是高兴,用那不算流利的国语交谈着。与他们聊着聊着,俺居然站到了婚纱摄影师的旁边,与别人抢机位呢。想想当时的情景,也真是醉了
渐渐地,红场上的游客多了起来,有不少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红场参观,听老师讲述红场的故事;也有许多俄罗斯人在列宁墓前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待着进去瞻仰他们心中的伟人;更有三三两两的俄罗斯人走进红场旁边的教堂做礼拜。
“克里姆林宫”是卫城的意思。在俄罗斯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总是先有卫城,再有围绕卫城的商铺,最后才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出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并不是俄罗斯最早的卫城建筑,但它却是最早用石块建造起来的卫城。尽管最早的卫城已经所剩无几,当年的白色石块也都换成了红砖,可石头卫城的概念却留存了下来。所以,有书上说,莫斯科这个名称就是“白色石头母亲”的意思。
拥有《莫斯科地下宫殿》美誉的莫斯科地铁站,是莫斯科市最重要的观光据点之一。如同宫殿般金碧辉煌的地铁站入口处及等候大厅,以富丽堂皇的内部装饰闻名世界。在整个地铁站的兴建过程中一共采用了二十多种来自乌拉尔山、阿尔泰、中亚、高加索及乌克兰等不同产地的大理石及各种矿石。装饰性艺术雕像、浮雕、马赛克镶嵌画、玻璃拼花、壁画等,不但将莫斯科地铁站点缀得更加的庄严隆重并充满浓厚的艺术气息。
20、车厢内有人低头玩手机,但更多人选择阅读——或读书,或看报
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建立于1959年前苏共时期,也是莫斯科市最大型的商品展示中心之一。在展览馆在拱形大门上方矗立着一组由苏联著名女雕塑家穆希娜所设计的巨型雕像《工人与集体农庄妇庄员》。这座深具时代精神的纪念雕像曾于193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装饰在苏维埃商品的展览厅上。
前一篇:【俄罗斯】秋的呼唤——开篇
后一篇:【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