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行】碛口古镇,历经沧桑看今朝

标签:
秦晋行山西碛口九曲黄河第一镇西湾村旅游 |
分类: 边走边摄 |
碛口,是吕梁山中,黄河边一座古镇,山西临县的一个古渡口。古时候,黄河下游凶险,上游来往的船只,往往在碛口停泊转旱路。碛口古镇,位于山西省临县城南50公里处,依吕梁山,襟黄河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内的西湾村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西湾城堡,距离碛口不远,有明清时期古建筑群,和黄土高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碛口古为军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碛口是华北通往延安的主要运输口岸,当时镇内建有军工厂、军衣厂,为繁荣边区经济和解决八路军、解放军的物资发挥了重要作用。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东渡黄河夜宿于碛口,后转到西柏坡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现镇内保存有毛泽东东渡黄河纪念碑和路居处等。
起个大早,背上相机,轻手轻脚的离开房间,四处张望。连续两天的雨,黄河变宽了,黄泥水更加混浊,一艘孤独的小船停靠在岸边,岸边的草地、玉米地吸足了雨水,轻轻踩上既将鞋子沾满了泥,于是,脚也变得沉重起来。环顾四周,又见远处的山头有薄雾笼罩,匆忙离开黄河边走回到古镇,踩着石板路,在古镇的老店铺、老房子中穿过,登上卧龙山,顿觉饱含含氧离子的空气盈满心肺,连呼吸都成为一种享受,不曾想在干旱的黄土高原踏上洗肺的旅程。

5、十义镖局,是随着碛口的商业繁荣应运而生的,当时晋商由于有经常的商品贩运及银票往来等,所以早在乾隆年间山西人张黑五就在北京首开兴隆镖局。十义镖局是由碛口西头村人王泰勇与马明贵等十位结拜兄弟开设的,这十位兄弟个个武艺高强。
6、镖头的后人,住在镖局的库房,晚饭后,在家门口为我们演示家传的拳术(室友珍拍摄)
于是在这里,碛口成为一种地理上的极限。无论大小、远近的船筏,一到碛口便意味着水中贩运的终结和陆路运输的开始。而那高高耸立在碛口卧虎山上的黑龙庙,便成了商人们时时企盼的吉祥路标,望着飞檐挑梁的庙宇,商人们长长地松一口气,终于可以脚踏实地,暂时告别那艰险的黄河水道。他们将货物卸下,提起行囊,极为气派地跨进客栈,要来一盘花生米,一壶当地的老黄酒,极闲暇地品味着,有些倦意了,便坐在房间里的太师椅上,在昏暗的烛光下拨着算盘,仔细地清点着几天来的买卖结余,算盘声和着窗外的阵阵喧闹,极为动听地响起来。
22、登上古庙的台阶,居高临下看古镇
西湾村,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西湾村古民居始建于明末,后随着主人陈氏家族的兴盛,辉煌于乾隆盛世。作为碛口古镇巨贾陈家的庄园,西湾村与古镇碛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西湾村整个村子其实就是一个由小院落院院相连、相扣、相套而整合在一起的一个大院落。村是一个院,院是一个村,是西湾村最为贴切的写照。西湾村古民居整体设计非常奇特,整个村落由五条南北走向的竖巷将全村所有的院落串联在一起。这五条竖巷寓意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代表着村庄主人——陈氏家族的五个支系。各个支系的人分别依这五条巷子聚居,既便于管理,又易于日后村落向左右扩展。每条竖巷里的宅院都可以互相贯通。巷子的地面用石块铺砌,两侧有石护墙,有的地方还建有堞楼和供巡视的墙道。古民居都是窑洞式的明厦檐高圪台,它正面是明柱厦檐高圪台院,南面是客厅,或者是马棚、厕所、大门。因为它是顺着山坡修建的,它下面一层民居的屋顶,是上一层民居的院子,整个古村落呈层叠状。
前一篇:夏日荷花满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