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理想的语文教育---语文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
(2010-08-31 22:06:43)
标签:
李宇翔经典诵读语文学习语文教育思维教育私立教育家育儿人类书籍 |
分类: 今日学堂 |
三个月学完六年语文课程
实际上我认为语文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远比数学和英语更重要,学起来也更困难。语文教育的成败,几乎关系到孩子一生教育的成败,也是孩子一生能否幸福和快乐的基础!
作为思维训练,语文不仅仅是让孩子机械地认字组词(这是很容易的),也不是死记硬背,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而是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而非有口无心地念书。进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可惜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了解语文学习的重点,以为学语文就是认字组词,就是写作文,感觉上好像很容易。国内所谓重视语文教育的父母,无非就是鼓励孩子看一些课外书和文学作品,上一些作文训练班,并无具体而系统的语文教育理念。
我们国家的语文教育系统,基本上把语文作为字词训练,很少考虑思维训练,更缺乏文化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其结果就是我国学生的语文教育水平的整体低下,不少大学生连一篇像样的文章都写不出来,只会写一些“学生腔八股文”。一些大学教授呼吁要重视我国青年人的中文水平能力不断下降带来的危机。更令人痛心的是:由于语文教育的失败,我们的年轻一代在思维上,文化上的缺失,在价值观上的混乱,已经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无数的恶果(其中之一是网络成瘾现象),长此以往,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语文教育可能造成没有文化的一代人!不能不让人担心。
另外,语文学不好,其他课程也不太可能学好:有些学生升到小学高年级后数学学习有困难,中学阶段的数理化学习有困难,究其根本原因,是语文基础不好,思维和理解能力不过关。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无法写出像样的论文,缺乏收集信息的能力,看不懂有一定深度的文章和书籍,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少儿时的语文没有学好,理解力和思维能力比较差。
因此语文学习,实际上是初中及小学阶段的重中之重!
实际上,西方国家在k12基础教育阶段中,一贯强调的就是语言教育的重要性。美国高考,三分之二的考试内容是语文(主要内容是阅读和写作),剩下的是数学(很浅,仅仅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程度)。这种对语文的重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为美国大学培养了非常优秀的后备人才,一大批思维良好的年轻人,因为良好的语言教育,准备好了向任何专业发展的可能性。可是美国即使到了大学,依然不强调“专业”,依然强调思维和价值观教育。
耶鲁的校长说过:如果我们大学本科的毕业生,居然成为了某一行业的专业人士,就是耶鲁大学教育的失败。说明美国的教育家们,非常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以及什么是最重要的教育。
同时,我们在“数理化”学科上的重视,在“技术科学“上的重视,根本没有带来相应的成果,只是培养了一大批思维能力低下,只会死板地工作的打工仔。因此,我们不能不自己来把语文教好。
正因为非常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我才认为目前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根本就不符合要求,特别是不能作为入门教材使用。小学六年12册课本,其核心任务就是围绕两千多个汉字打转,初中毕业,九年义务教育的结果,教纲要求也仅仅是“认识三千五百个汉字,会写三千个”的要求。这种语文学习的弊端很大,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六年语文学习的结果,仅仅是学会了一大堆汉字,在思维品质上不但没有长进,反而退步。大多数的学生,思维的速度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的。所谓我国学生缺乏想象力,缺乏创造力,没有思想,缺乏思维品质等,都是小学语文教育不当的后果!
基于以上认识,所以我认为不能直接采用统编小学语文课本给孩子学习。只有在具备真正的语文基础,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后,才可以使用我们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略作了解,以快餐方式迅速地过一下!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绝对不同于普通小学课堂教育,只能把课本当作一种语文知识的系统整理,在老师的辅导下学习。绝对不能把“国家语文教材”直接作为语言教材使用,更不能把这套教材学六年,否则本来很聪明的孩子就会被教傻了。
基于这种想法,我在小儿的语文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上,完全采用自己的大语文教学理念和方法,自行选择合适的各类教材,以大输入,大信息量为原则,以思维训练和文化教育,价值观为主体,经过两年多的教学结果证明,学习效果非常良好: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极为明显的提高,文字理解能力也非常好,词汇量明显超过同龄儿童的水平,日常交流中表达的语言句子长度和复杂度明显超过同龄儿童,知识面比较广阔。在此语言基础上,孩子八岁的时候,才学习小学语文课本。结果只用了三个月,就学完了小学六年全部12册的语文课本。
最令人满意的,是预期中思维品质的提升,带来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在开始正式教育前的小儿(五岁半时),是一个精力充沛,没有一刻安静的顽皮儿童。这种孩子的思维比较活跃,但没有方向和持久力,注意力往往比较差,上学以后很容易成为问题儿童。大多数老师的办法是强行压制,结果造成孩子个性上的障碍,在青少年后期乃至成年后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最理想的局面就是:提升孩子的思维力,引导孩子的兴趣,使其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但同时要保护孩子的活力,做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种看似矛盾的个性,只有通过良好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才有可能做到。
两年多教学实践的结果就是:老师们普遍认为张钟瑞很活跃,一整天的学习下来后,不停地在三层楼上串上跳下没个停。但是上课时却安安静静,不吵不闹。最有意思的一次是老师们要参加李践的“行动成功学”培训课程,把他带去一同参加,结果从早上9点到下午六点整整一天,刚满7岁的他像大人一样很有次序地听完了全部的课程,肯定有很多内容是他听不懂的,但是他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力,让在场的人都很惊讶。这就是思维力提升的结果。
孩子的整个语文学习内容很多,教学手段也比较复杂,特别对于12岁以前的教育,由于此阶段的特殊性,必须采用最丰富多采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来提升儿童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热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必然采用代价昂贵的各种教学工具和多种复合媒体教材。
相反,如果年龄已经达到12岁以上,仅仅通过文字阅读就可以提高,只要采选合适的内容,有良师指导就可以了。而媒体手段就变成次要的!我对孩子12岁以前的语文教学核心,可以总结为三大部分:
一:经典诵读:台湾王财贵博士倡导的经典诵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有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在做。我认为华文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在孩子启蒙的早期就开始经典诵读,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也是掌握中华文化思维的必要手段。而且通过经典诵读,还能有效地提高思维能力,改善大脑的品质,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变儿童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达到中国古人所说的“教化”之功。所以张钟瑞的语文学习,经典诵读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只是教法有所不同,没有单纯采用“小朋友,跟我读”这种较为简单的诵读法。为了达到有效的大脑思维训练,采用了变速诵读,变声诵读等手段,效果较为良好!另外,在学习的内容上也略有分歧:我认为简单地回到[四书五经],回到儒家,可能并不是现代人继承发扬中华文化的最好办法。所以我的经典诵读理念,并不是以[论语]为主的儒家经典为主,而是更为灵活一些,更关注“四书”之外的其它学派!特别是道家经典,如老子,庄子等。即使是儒家,我觉得思想更丰富完整,更重要,更有价值,也更具有现代意义的是荀子,但是现在的经典诵读中几乎忽略了他的存在。
二:国外原版百科全书和科学历史类读物:我们毕竟生活在现代社会,经典诵读的价值,并不在于返古复古,除了可以提升大脑的思维品质外,还希望达到把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与西方现代科学知识结合,因此儿童教育必须体现中西并重的原则。西方教育的先进性,并不在于其手段和方法,关键是其基本理念和内容。工业革命以来,以百科全书为代表的西方儿童教育,把认知的重点从童话和文学作品引向大千世界,引向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引向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培养了孩子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采用这种教育方法,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绝对不是读几本课本所能相比的。而我国学生无论课本还是课外阅读,均以文学作品为主,仍然停留在农业时代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个人品味,缺乏有序的思维训练,更缺乏广博的知识结构。我认为这是我国与西方现代教育差距的思想理念上的原因。因此,基于与西方现代教育接轨的想法,百科全书就是张钟瑞语文学习的第二项重要内容,如从学习的时间上来说,是耗时最多的课程,也是思维训练中“自然主义思维能力”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一律不采用国内编写的可读性很差,学究气十足的百科全书,而是直接采用多种版本的英美原版百科全书及各种丰富多彩,内容全面的电子版视听百科教程,同时配置良好的音像系统。投入固然很大,但是教学效果的确特别好!特别是超大的信息量,满足了儿童时期大脑迅速发育的要求!一部1个小时的自然百科DVD影片就有一万字左右,采用问题式,研究性学习法,一般需要正式学习两至三天。还经常采用快速播放的手段,对于孩子适应海量信息,快速思维和快速阅读都有很大的好处!同时这也是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方式(语言都是相通的)。
三:电影大片
作为语言教育的工具,电影大片的功能并非是提供一个语言场景来模仿。实际上,如果仅仅作为语言模仿的对象,电影影片主要是对话体,并不是很合适。采用配解说词的纪录片会更好,所以我对“看电影学英语”之类的东西总是有些怀疑。我选择电影大片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和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体系,扩张文化视野,这也是语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功能。因此用于语言教学课程的电影大片,显然不能随便选用。选择上应有明显的倾向性,影片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否值得推崇,是选择影片首要的问题。一些历史和文化影片,是选择的一个重点,其次还要考虑儿童对内容的接受程度。如[亚历山大]的传记影片已经看过三个版本,还有莎士比亚的戏剧电影等。另外,电影课决不是像看电影一样看完了事,而是利用电影手段来整合儿童的思维力,深入理解其内容和价值,并解决孩子的疑难。因此在观赏的时候,老师的引导方式和不断提出的问题和解答是最为关键的!否则沦为普通的看电影录像,也就没有实质上的意义了!
12岁以前的语言学习,基本上是从以上三个大的方面来进行,可以让孩子真正把语文作为思维的工具,能够使用好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并在交流中应用自如。通过六年左右的时间,已经足够吧孩子培养成一个终身阅读者了(我们的传统教育机制里,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人数只有5%)。十二岁以后,文学和历史,文化类的作品,将成为扩充阅读的主流,把孩子的视野从广阔的世界,拉回到关注人类自身和自我内心,进入到内省和自我认识阶段。这对于养成孩子的健全人格至关重要。
一.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6岁以前的幼儿教育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教育阶段。此时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您往上画什么就是什么。一个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孩子一切的生活和学习能力的养成由此开始,就像一栋大楼能盖多高完全取决于地基打的怎么样。这时的孩子对老师的依赖最大,因为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观点,一个有权威的老师就是孩子的天,对老师的话无论对错他都会非常重视。即使明显是错的孩子也仍然会坚持“他的”观点,“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这句话可能有经验的家长不会陌生,此时孩子老师的观点和思维模式就是孩子眼中的真理,老师的每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和言行都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此而来,你会不会考虑是谁在您的孩子的人生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而那个扮演的人有没有资格去做如此重要的事情?相比于高中乃至大学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而言,幼儿教育不知要高出多少!而现今大多数人对于幼儿教育基本没概念,以为孩子吃好喝好就成了,而从社会地位上来说,我国的教师地位本来就不高,而幼儿教育又是大家最不重视的部分,可想而知对于这人生最重要的教育部分是由什么人在承担,这些人是不是真的懂得什么是教育?把您的孩子最重要的教育部分交给他们您真的放心吗?这是我们的教育最离谱的地方,把最重要的教育部分交给文化程度最差的人来担任。对于高中大学而言,不是说它们不重要,而是此时的学生已经基本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且他们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乃至学习能力都已经固定,很难再改变,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核心是学生。如果孩子想学,多差的老师他都会从中得到他值得学习的东西,如果孩子不想学,就是圣人也耐之不了。到了研究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就更有限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幼儿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时期。
二.谁是孩子幼儿时期最重要的课堂和老师?
既然幼儿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时期,那谁是最要的老师?是幼儿园的老师吗?不,正是我们的家长。最重要的课堂也不是幼儿园,而是家庭!永远不要忘记一点,孩子最重要的老师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就是孩子的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孩子此时的学习能力很强,不但学好的东西很快,撒谎说假话,懒惰虚伪统统都学得很快。所以对于家长来说,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提高的过程,你怎么做孩子都在看,你能骗了孩子一回,孩子第二回就会骗你了。什么叫言传身教?有经验的家长一定有感触。这部分很难讲也很容易说,家长请自己要求自己,想让孩子以后拥有什么道德品质,那么请您‘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孩子在看也在做。有句老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说的没错,明眼人能很轻易的从孩子身上看到你们家长的影子。
三.幼儿教育最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习能力是最强的,他不但要在几年之内学习一种无论多难的语言,而且要学会控制和掌握自己的身体。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控制一个机器人让其自如的走路和跑步至今仍是科学上一个难题。不但如此,他还要学会人心的很多情绪游戏,比如撒娇啦,看人脸色啦,种种微妙的心理游戏他都要一一掌握,其学习能力真让成人望而兴叹,对于成人,仅仅是一门英语可能就要学习个几十年还学不好。但是注意,不要过早的让孩子接触课本知识学认字,这是为了保护孩子全方位的学习感知能力,我们不要人为的破坏它,教育是帮助孩子更好的发挥他的学习能力和潜力,而不是我们自以为是的去改变和破坏孩子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很多家长现在热衷于让孩子提前认字读书,以此作为向别人夸耀的资本,心想看我们家的小神童,现在就能如何如何了,以后还了得!这就相当于看现在的股市是3000点,明年还不上5000一样,是没有道理的线性思维。孩子认识这个世界所用的方式是立体的,他是全方位感知,对于一个新东西,他不但要摸摸看看,翻来覆去,甚至想放到嘴里尝尝,这都是他的体验工具,而语言作为一种感受的“音符”表达,本身的限制就很大,语言所能表达的我们的真实感受其实很有限,我们常常会激动的“说不出话来”,“百感交集”,就是这个意思。而文字更是只能表达一部分的语言意思,我们如果有重要的事情想传达的话,往往不会选择电话这种沟通方式,因为语言的灵活性,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调包括肢体语言所传递的意思都是不一样的,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所以真的想让孩子以后能够更好的发展,就不能提前进行文字教育,像认字之类。否则会把孩子教傻,限制了孩子全方位学习的能力,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极为不利,甚至造成终身的遗憾。既然这样,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做呢?虽然不去教孩子认字,但是要用多种手段丰富孩子认知这个世界的途径,和给孩子扩大信息面的机会。让孩子能够在这段时期接触大量的有益信息,以图像声音和图画为主,去帮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将会大有助益。所谓文字教育只是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纸上而已,当孩子接触了足够的信息,这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不需家长担心。可能您突然有一天发现,孩子居然会捧着一本文字书看的津津有味。孩子的文字能力就像一座冰山一样,露出来的只有十分子一,百分之九十是需要平时的积累的,就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要有资粮,以后才能说得出来写得出来。过早识字在孩子看来是十分无趣的事情,会把孩子学傻的,家长甚要注意。
再者是对孩子的身体训练。孩子初到世间,对周围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身体都在探索当中,像孩子满地爬啊,蹒跚学步,甚至跌跌撞撞都是很正常的,这都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家长切不可宝贝的不行,天天捧手里抱着,出门小车推着,这都是害了孩子,日后的后患无穷,因为孩子一旦过了这段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最佳时期,不但对身体的协调控制有终身遗憾,就是对思维智力的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一个孩子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对智力有莫大的促进作用,他们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您看聪明的孩子都很好动,很活泼很顽皮,如果您有这样的孩子说明您的孩子天性不错,好好培养以后大有前途。不要因为他淘气而过分生气,而是要想办法怎样把他淘气的力气转移到他感兴趣对他有益的地方,这才是我们家长需要考虑的。切不可因为溺爱而害了孩子,我们要给孩子机会去用他的方法去认识这个世界,在安全的前提下,家长大可不必挂碍。
幼儿教育另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好的心理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为了他接下来能更好的学习打下基础,而生活本身就是学习的基础,所以这阶段家长要帮助孩子把底儿打好。比如一些行为习惯和道德基础,今天养成了孩子终身受益,不但孩子受益,你们也受益,孩子行为没有规矩长大了家长是要倒霉的。推荐家长教孩子《弟子规》,《三字经》,很多的行为教育都在里面了,看看老祖宗的东西比看如今书店里的儿童读物诸如什么“小白兔,白又白”有价值多了。
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虽然最后的决定权在你们手里,让孩子心服口服是最好的,学会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这会让孩子长大后和你们没有代沟,不然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家长一失宠,又会抱怨孩子什么都不愿和家长说了,这种沟通的基础需要你们从小就培养。孩子犯错了不要怕惩罚他,事先说好,某事不许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让孩子自己去接受自己行为的后果,这叫因果教育,你事先说好,孩子犯了错接受惩罚自己也服气。反过来,不要随便答应孩子事情,答应了就要做到,很多事情,小孩子比大人讲理多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