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诗歌手法赏析(姚翔宇看诗歌)

标签:
qq空间文化姚翔宇原创杂谈 |
分类: 翔宇杂谈 |
鲍勃·迪伦诗歌赏析:
山中的时光静寂缓慢,
这种格式是许多美国诗人惯用的,一小段四行。前两行说一件事情,剩下的两行说另外一件事情。他们之间可以有关系,也可以没关系。或者关系不是很密切。当然他的话题不会扯得过远。要扣题。许多中国诗人已经借鉴的很好了。我想这是否预示着我们已经早就和国际化接轨了呢?我本人也一直坚持着学习他们的手法。让自己的诗歌看上去更具格局?
我在读这首诗歌的时候,顺便看了朗费罗的《人生颂》。感觉他们相似度十分高。也就是说,鲍勃·迪伦的诗歌或者歌词是继承传统的。不像我们的汪峰,歌曲不错,歌词就是东抄西抄。
另外想说的是:外国人的诗歌在第三段常常起变化这段的四句意思和内容就衔接的相当紧密了。
不是没有理由搭一辆货车去小镇,
不是没有理由再去那集市。
也不是没有理由再来来回回,
不是没有理由去每个地方。
这是第三段,仔细看看,就发现这个规律。
所以我想说,中国有诗经,老外写诗歌也是讲规矩的。不能乱来。至于他写的怎么样,那就看我们的领悟能力了。
这是这首诗歌的最后一段。外国诗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起首的两句基本上属于概括着写,最后的两小段从属于起首的两段。就好像中国的卷饼。前两小段是饼,后面的两小段是蛋或者土豆丝。
把握了它的手法,阅读起来方便多了。学着写也就不成问题。
我们这个群的作者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不愿意给自己的诗歌分段,一句干到底,看着累。自己写的时候也累。如果诗歌往大了弄,老外的方法值得一试。就像我们的战机,虽然总说是自主知识产权,但我看,更多的还是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借鉴。
鲍勃·迪伦
著
周公度
翻译
我一直对外国诗歌情有独钟。既然我们的新诗是舶来品,学人家老外的。那我倒要看看鲍勃·迪伦的诗歌好在哪里。为什么得到诺贝尔奖评委们的青睐。我先选中的是《时光慢慢流逝》
山中的时光静寂缓慢,
我们坐在桥畔,在泉水边散步,
追寻野生的鱼群,在溪水上漂浮,
当你置身尘外,时光静寂流逝。
追寻野生的鱼群,在溪水上漂浮,
当你置身尘外,时光静寂流逝。
这种格式是许多美国诗人惯用的,一小段四行。前两行说一件事情,剩下的两行说另外一件事情。他们之间可以有关系,也可以没关系。或者关系不是很密切。当然他的话题不会扯得过远。要扣题。许多中国诗人已经借鉴的很好了。我想这是否预示着我们已经早就和国际化接轨了呢?我本人也一直坚持着学习他们的手法。让自己的诗歌看上去更具格局?
我在读这首诗歌的时候,顺便看了朗费罗的《人生颂》。感觉他们相似度十分高。也就是说,鲍勃·迪伦的诗歌或者歌词是继承传统的。不像我们的汪峰,歌曲不错,歌词就是东抄西抄。
我感觉第二段简单明了。先是近景的叙述,介绍“剧情”,然后远景概括了一下。有画面感,而且你感觉出镜头的推拉摇移。从心上人,到厨房,到妈妈的糕点,最后是星辰。也没有忘记扣题。很有顺序和层次点。
另外想说的是:外国人的诗歌在第三段常常起变化这段的四句意思和内容就衔接的相当紧密了。
不是没有理由搭一辆货车去小镇,
不是没有理由再去那集市。
也不是没有理由再来来回回,
不是没有理由去每个地方。
这是第三段,仔细看看,就发现这个规律。
所以我想说,中国有诗经,老外写诗歌也是讲规矩的。不能乱来。至于他写的怎么样,那就看我们的领悟能力了。
白日的时光静寂缓慢,
我们注视着前方,努力不使之偏向,
就像夏日的红玫瑰逐日盛开,
时光静寂流逝,永不复返。
我们注视着前方,努力不使之偏向,
就像夏日的红玫瑰逐日盛开,
时光静寂流逝,永不复返。
这是这首诗歌的最后一段。外国诗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起首的两句基本上属于概括着写,最后的两小段从属于起首的两段。就好像中国的卷饼。前两小段是饼,后面的两小段是蛋或者土豆丝。
把握了它的手法,阅读起来方便多了。学着写也就不成问题。
我们这个群的作者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不愿意给自己的诗歌分段,一句干到底,看着累。自己写的时候也累。如果诗歌往大了弄,老外的方法值得一试。就像我们的战机,虽然总说是自主知识产权,但我看,更多的还是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借鉴。
附原诗《》时光慢慢流逝
山中的时光静寂缓慢,
我们坐在桥畔,在泉水边散步,
追寻野生的鱼群,在溪水上漂浮,
当你置身尘外,时光静寂流逝。
我曾有个心上人,她娇小、美丽,
我们坐在她家的厨房里,她妈妈做着糕点,
窗外的星辰闪烁高悬,
时光静寂流逝,当你找到你的心爱。
不是没有理由搭一辆货车去小镇,
不是没有理由再去那集市。
也不是没有理由再来来回回,
不是没有理由去每个地方。
白日的时光静寂缓慢,
我们注视着前方,努力不使之偏向,
就像夏日的红玫瑰逐日盛开,
时光静寂流逝,永不复返。
(注:这是给一个诗社讲课的讲稿之一,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