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悉尼大桥上看到的环形码头
走出家门的时候,下起了毛毛雨,以为天会一直阴着,或是一直下雨,没有返回去拿伞,只是加快了脚下的歨子。过了红绿灯就是555路汽车站了,红灯硬是档住了我们,结果眼睁睁看着车开走了。悉尼的行车方向跟北京的相反,刚来还不适应,车多的时候绝不敢闯红灯过马路。一般的路口没有警察或是协警,有时候看到路上车少也就随着其它人走过去了,但也有人看到了协警仍然在红灯的状态过马路,在北京的时候从来没听说过行人闯红灯罚钱的,可在悉尼有,一次罚70澳币。
555路是从中央火车站到悉尼港去的免费公共汽车,这可能是悉尼最忙的线路,人多,中间的几站上车有可能上不去,司机特别认真的算计着人数,绝不会让车上太拥挤,上不去的只好等下一班了。

这种弹琴挣小费的本没什么不寻常,只是他的身后是悉尼歌剧院。
终点站是环形码头(circular
quay),这是一个U字型的港口,在此可以乘渡轮到悉尼港的很多地方。环形码头不仅是交通枢纽,还是一个热闹的休闲场所,码头上有不少餐馆、咖啡馆及一些小店面,还有各种街头艺人在此献艺。

土著人的迪吉里杜管(didgeridoo)
坐在海边的一家咖啡馆,听着粗重的迪吉里杜管的声音,喝着维也纳咖啡,真的是重品味,整个一下午,精神抖擞。以后不再喝这么重品味的咖啡了。

这种缩骨术表演是我见到的街头艺人中技术含量最高的。

人人都看呆了。

也有这种孤独的艺术家。
任凭外界多么吵杂,眼睛永远不离开画布。
手中拿着一本旅游线路图,但并完全按图索骥,走过环形码头,来到悉尼最古老的区域--岩石区。这里是欧洲殖民者最初登陆的地方,这一带被称为“悉尼的发源地”。岩石区是澳大利亚的历史见证。可惜当年建造悉尼大桥的时候,很多老的街道被拆除了,现在只保留了部分老街区。现在能看到博物馆、艺术画廊,也能在这里找到各式餐厅、酒巴、咖啡厅。岩石区的周末市场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市场内主要出售手工艺品及纪念品,很少看到古董品。岩石区有游客服务中心,到那儿可以免费拿一些悉尼地图及相关旅游资料。

周末的岩石区市场

各种手工艺品,古董的东西比较少。

当地的手工艺人。

建筑很特别的一家假日酒店。

各种手工艺品很吸引人。

迪吉里杜管,价格不菲。

类似于挂历纸编的盘子等。
市场内很多的工艺品都是当地人手工做的,转起来很有意思。

岩石区内仅保留了部分古老建筑物。

现代化的建筑越来越简约,缺少了老建筑的韵味。

转过了市场,直接走上了悉尼大桥。
还是想看一看歌剧院。
出家门时还在下小雨,到了码头天已经放睛,站在悉尼大桥上看到的歌剧院果然美得动人。距离产生美。站在桥上深深地呼吸着海风,两个人漫步在悉尼大桥,看着眼前的港湾,心由境转,内心满满的快乐!!

环形码头全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