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妈妈一起聊天,一个美国白人、一个我并不太喜欢的韩国人、半个越南人(因为她妈妈是中国人)以及我们两个中国妈妈。康尼几年前从深圳移民来美国,现已拿到绿卡,女儿今年申请大学,我们平时的聊天话题多以大学为主。LIn
一名白人老师,负责英语学校的招生工作,每周三她都到学校来接待新生。韩国人,以前从未跟她说过话,因为每次见面,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完全没有打招呼的意思,所以老死不相往来。越南妈妈会讲普通话、广东话及越南话,英语讲得乱七八糟。今天大家因孩子的问题大家聊到了一起。
康尼女儿目前已收到了三所纽约州立大学及密西根大学的录取通知,并得到了部分助学金,这样密西根大学每年的费用只有一万六千美元。康尼女儿的理想是常春藤,对于康尼来说,如果女儿上了这所大学,实在有些失望,所以脸上并没有太多的笑容。
我们聊天的话题由康尼女儿被圣路斯华盛顿大学列入等待名单展开。巧合的是LIN女儿本科毕业于该校,现在仍在那儿的法学院读研究生(全额奖学金)。LIN说据她的经验,进了该大学的等待名单,再被录取的机会很小,不如放弃。当年因为家庭收入较高,她女儿也没有得到一分钱的奖学金,四年时间她们为女儿负担了大笔的学费。我对康尼说,你们给学校写封信,表示不需要任何资助,有可能被录取。LIN连连点头表示赞同我的观点,并说如果你是学校非常想要的学生,才会得到奖学金。LIN说:“密西根大学是个非常好的大学,你女儿被录取,又得到了奖学金,你应该把笑容挂在脸上,让你女儿感到你的高兴,千万不要让女儿感到你的失望。”LIN
这几句话倒是很美国化。她接着说,女儿上好的大学,将来会有更好的工作,所以你应该支付你所要支付的一切。突然感觉LIN象中国妈妈。
LIN又讲了一个小故事,越发感觉她说的话象中国妈妈了。一直为她美容指甲的一个俄罗斯人,她总是讲女儿如何聪明、如何优秀,LIN说她想像不出那女儿究竟有多优秀?后来听说她的女儿被耶鲁大学录取了,LIN才明白原来这女儿如此出色。可令LIN无法想像的是她的女儿最终没有选择耶鲁大学,而是选择了纽约的一家完全不起眼的私立大学--圣约翰大学。费用是一方面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女儿不想离开家到外地去上学。我感觉这应该是美国人的择校方式,但这却令LIN这个美国人大惑不解,难以想像。
康尼讲了她女儿英语老师的故事,老师的女儿也被常春藤录取,但因为支付不起学费,只好选择了其它学校。韩国人也讲了她的故事,她女儿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他们是卖了韩国的两橦房子支付了女儿的大学学费。韩国人的择校方式与中国差不多。越南妈妈讲她的第一个儿子上大学时,她与先生讨论的是儿子是否应该上大学,最终她胜利了,儿子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她的女儿现在读纽约市立大学。名校梦离他们似乎还远了点。
几国妈妈一起聊天,互相讲着各自的故事,我们有着相似之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着美好的未来。只是我们愿意付出更多,而LIN(美国妈妈)更能用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未来。我们喜欢比较中国人和美国人选择大学的方式与态度有何不同,突然感觉这完全没有意义,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方式去选择生活,选择未来,美国人这样,我们也一样,无需盲从、无需攀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