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人街上林立的店铺。
特别喜欢这组唐人街照片,它的色调完美地体现了唐人街的古朴,可又不乏唐人街那特有的繁华。老街上流动的人群,林立的家乡风味的小饭馆,街头的小杂货店、发廊等,将唐人街的生活充分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曼哈顿的唐人街,我平时去的不多,因为停车太不方便,而且停车时稍有不慎有可能会吃上个大罚单,纽约的罚单很昂贵,几乎没有百美元以下的。唐人街的另一个不便之处是找不到公共卫生间,在唐人街用餐没有问题,到处是餐馆,里面有卫生间专供顾客使用,可如果是路人,有时真不大方便。纽约的另一个华人聚集处,是法拉盛,算是新兴的唐人街,我们认识的一些朋友都住在那儿,所以平时会朋友,吃早茶、火锅等就都奔了那去。

平日里的唐人街,游客来自世界各地。
这是北美最大的唐人街。

最早的中国移民于1880年来到这里,以香港、广东、福建等地人为主。
现在的唐人街不仅仅是一条街了。

到唐人街去找你家乡的味道。

街边的古老的带有消防梯的楼房。

这是唐人街最早的一条街(MOTT STREET).
最早的中国移民就在此安顿了下来。
读过林语堂的《唐人街》一书,书中描写的是20世纪初纽约唐人街MOTT
STREET上一家中国移民的艰苦奋斗史。老汤姆来自广东,当年美国修建那条横贯美东西部的铁路时,由广东来美,经历了修建铁路时非人般待遇及异常艰辛的劳工生活,老汤姆幸运地活了下来,后来他带着他的大儿子来到纽约的唐人街。他们开了一家手工洗衣店,日夜操劳,勤奋地为客人们手洗衣服,之后熨烫平整。日复一日的辛劳为的是将自己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邮寄回中国,让他的妻儿、父母过上好日子,有钱盖上一橦让村里乡亲们羡慕的好房子。
当然,他的最大理想是要将他的妻儿接到美国,全家人能团聚在一起。老汤姆有四个孩子,大儿子跟着他开洗衣店,并与相邻的小意大利区的一位意大利姑娘结了婚。二儿子自己偷渡到美国,在保险公司工作,收入还算不错,帮着老汤姆湊够了妻儿来美国的路费,之后一家人团聚在纽约的唐人街。这个多年的梦想实现后,他们又希望能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馆,但多年过去仍没攒下足够的钱。一天老汤姆外出被车撞身亡,获得了一笔赔偿金,他的妻子才用这笔钱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馆。
这样的奋斗史,在唐人街的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甚至直到今日,仍然有人延续着这种奋斗,实现着他们的美国梦。

这样的超市在国内的大城市中可能是见不到的。

街边的小贩。

街景。

来自各地的游客。

老人们的生活。

街景。

街上的大乘寺规模很大。
街头麦当劳的广告竟然都是中文的。唐人街上也有一所中、英双语的公立学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