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4年纽约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一个高53米的巨大的地球仪。
现在已被列为纽约的地标性建筑物。
2010年上海第41届世博会即将开幕,女儿暑假后也将成为世博志愿者之一,很高兴女儿能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世博。令人遗憾的是今年我无缘上海世博会了。
每次开车去纽约的皇后区,都会远远地看到这个巨大的地球仪,得知这是当年纽约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可远远地看去,总是感到一丝孤独,正好再次路过,顺便前往参观一下。
历史上举办世博次数最多的国家要属美国,共计14次。纽约曾经承办过三届,1853年的第二届世博会,1939年与1964年世博会,其中后两届都是在这个法拉盛草坪-可乐娜公园举办的。据说过去这里是一片沼泽地与垃圾场,1939年举办世博时,经过大规模治理,成为两届世博会会址。

来源网上的照片,展示当年世博景象。
1964年为了纪念纽约建市300周年,纽约第三次举办世博会,主题为:“通过理解走向和平。”由于纽约组委会违反国际展览局的规定,将向参展各国、地区及私营公司收取租金等原因,这届世博会未获得世界展览局的批准,被称为是由民间主导的一次世博会。另外这次世博会被认为商业气氛过浓,参展国不多,当然最终结果就是入不敷出。此次世博也被人们称为“史册之外的世博会”。
1964年纽约世博会的主要成果是展出了可口可乐,产生了建造迪斯尼主题公园的想法,另外在当时还展出了可视电话。

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城市地标之一,它的建造缘起于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美国的西雅图世博会的太空针塔现在也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参观景点。与此比起来,纽约的这个大球实在是显得寂寞,来参观的人寥寥无几。
这“地球仪”很有创意,外面的三道不同角度的圆环,分别标记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美国宇航员格林和第一颗通讯卫星绕地运行的轨道。

1964年世博会雕像,“火箭投掷者”。

当年的世博会现场(网上图片)

这是当年纽约州展馆,现如今只能看到轮廓了。
1964年的世博会在历史上规模最大,展期也最长,为两年。由于这是一届民间主导的世博会,所以欧洲的大部分国家没有参加。在只有36个国家和地区参展的情况下,组委会邀请了美国的21个州加入进来。美国许多大公司也出资兴建自己的展馆,展馆总数达到140个。

这是当年IBM公司的展馆。也是世博史上有名的建筑物。

网上的图片展示出当年纽约州展馆内的模样。

昔日风光不在

仅剩下的四个建筑物之一。

如今已是锈迹斑斑,未来是否保留此建筑物,还有待相关部门评估。
现如今的世博会旧址,已成为纽约的第二大公园,公园内修建了棒球场、网球场等运动场地,美国网球中心就建在公园内,每年的美国网球公开赛赛场就设在这里。

网上的照片。
空中俯瞰现在的法拉盛草坪-可乐娜公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