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年区心理健康优质课观课有感

(2016-11-22 12:44:46)
分类: 工作计划及设想

有幸在本届瑶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欣赏了10位参赛老师精彩课堂教学。参赛老师认真准备,精心设计,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展示了他们深厚的课堂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上出了心理健康课的特色。教师教得活泼,活动组织丰富多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积极参与,乐于分享;教学目标达成率高,课堂效益明显,可谓课课精品。但教师对于教学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优质课评比进行反馈总结:

一、 课题接地气,宜小不宜大。

课题的选择既要符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又应当接地气,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围绕自我认识,人际关系,情绪管理,挫折应对等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心理困惑进行选题,为孩子们真正地打开一扇窗,从他们的需求中提炼适合的课堂主题。由此可见,选题宜小不宜大,应聚集焦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在这一点上,本届参赛老师大部分做得比较好,如少艺老师的《专注听课并不难》强调注意力训练,解决学生上课不专心的问题;庐东郭老师的《时间在我们手里》关注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意识的培养;螺岗许老师的《谁最重要》关注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蚌四小汪老师的《我的身体会说话》则是指向非言语沟通的学习等。反之,如果选题过大,则会导致教学内容和环节过多,教学节奏偏快,重难点不突出;比如说情绪管理这一块内容涉及情绪的感知,情绪的影响和情绪的调控三个方面的内容,如果放在一堂课中显然内容过多,所以要有所取舍,香小的杨老师《做快乐自己》直接指向情绪的调控是一个比较好的处理。

二、 教学设计要有理,指的是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设计要有理念,既要符合纲要要求,又要渗透心理学知识。长淮新村小学郑老师,螺岗的许老师,少儿艺校的刘老师,和平路小学李等老师在教学设计开头就写出本课的设计理念及背景知识,这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突显心理健康课的学科特色。另外,教学设计应当规范,无缺项,本次比赛有的教学设计缺少重难点设置、没有板书环节等,需要引起重视。

三、课堂规则要立。本次课堂评比中,元一名城小学的魏老师、庐东的郭老师、滁小的伍老师、少艺的刘老师、螺岗的许老师、长淮的郑老师等6位老师教学伊始都有对课堂规则的学习环节。这个环节的设置是必要的,基于以下2点理由:1、由于心理健康课还处于推广阶段,学生面对心理课堂的机会比较少,比较陌生;2、心理健康课以活动为主,规则确立是课堂活动的重要准备环节。在这里强调心理健康课规则设置应当是具有心理学意义的,如尊重、倾听、参与、分享等,教师在上课开始应当出示规则,并简洁地对学生进行释义。

四、教学导入与热身活动的选择。本次活动中,既有老师像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设置了导入环节,也有老师设置的是热身活动,还有的老师如和东校的陈老师先安排了一个“说水果、抓手指”的热身活动,然后又进行了一个切水果找星星的导入环节;刘老师是先导入再热身,应该说效果都不错。一般而言,热身活动更有心理健康课的特色,但容易造成为热身而热身,与教学内容脱节;如果两个都做,则显得有点拖沓。如果有可能,建议二者整合。例如,和小的李老师《多变的情绪》教学中有个活动《捉情绪》,其实是对捉手指活动的一种变化,建议作为热身活动放置在导入环节,效果可能更好。

五、 活动体验是核心

1  活动的数量不宜多,一节心理健康课以活动为主,除去导入和结课部分,活动数量以不超过3个为宜。如果活动过多,则留给学生感悟、思考和成长的时间就少了;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分享体验才是关键。而且如果活动过多,还会造成课堂节奏偏快,过渡急促的问题。赛课中,有的选手安排了67个活动环节,再加上导课部分,平均每个环节45分钟,内容比较满,同时重难点也很难突出。听课中,我的感觉是魏老师、伍老师应该在这方面把握得比较好。

2  活动的内容

科学性,有理论依据,可以经过实践检验,如陈老师的《做一只会找出口的蜜蜂》主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课题源自美国心理学家卡尔韦克的经典实验,三个小试题很有特点,教学主线是清晰的。刘老师在课程中设计的闯关活动根据心理学中注意力的相关理论进行设计,既科学,也有趣。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心理学流派很多,网上相关资料很多,老师的选取应当认真甄别,注意科学性,有争议的东西不要带入课堂。

趣味性,学生乐于参加。如郭老师的《我是闹钟人》、绘制《时间蛋糕》、郑老师的《情绪彩带》、汪老师的《隔空传话》、还有许老师《请举手》等,学生参与度很高,很容易形成课堂教学的亮点。

有效性,目标要明确,节点适合。比如说前面讲的李老师的《捉情绪》活动放在教学中间是值得商榷的,那个活动作为热身是比较合适的,放在中间的话还会造成教学内容的反复;刘老师的课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课后交流中我提出这堂课中的《静心训练》环节放在开头或结尾可能更适合,放在中间会不会打乱课的节奏呢?当然,那是个注意力训练环节,可以作为本课内容,但设置时是否要考虑和其他内容协调呢?

3  活动的感悟与分享,重在老师的引导,建议预留足够的时间,形式要多样:可说、可写、可画、可演、可制作……也可兼而有之。

课堂中的心理游戏是借助于回放、重播别人的、自己的过往人生,强化对生命的探索与反思,以此保证我们今后的人生脚步更加坚实,更有力。所以活动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学生的感悟与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