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行•苗寨】革家绝活:古老精美的蜡染

标签:
黔东南凯里鼓藏节麻塘革家蜡染杨正英视觉/图片泸沽湖旅游 |
分类: 山水.人文 |
蜡染起源于秦汉,古称蜡颉,与绞颉(扎染)、夹颉(镂空印花)并称我国
古代三大印花技艺。在贵州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会蜡染的民族很多,革家的蜡染是其中的佼佼者,以风格独特、精巧细腻、
构图严谨、对称工整、夸张有度而扬名。
在革家寨入口三层高的民族博物馆内,我们邂逅了“凯里名匠”杨正英女士,
她是革家蜡染高手,蜡染技艺已经达到心中有画,炉火纯青的境界。

在革家,姑娘从三四岁开始就跟着母亲学蜡染,七八岁就能开始动蜡刀制作了,
出嫁时身着自己绣染的盛装。
革家的衣服盛装外型酷似盔甲,饰物大多是银制的,有头饰、项饰、手饰,因为革家人自称后弈后人,尚武,很多饰物都是武器的形状。这是革家少女戴的红缨帽。
革家的服饰既有蜡染又有刺绣,但是主要以染为主。其蜡染的纹样主要为几何形,螺纹、太阳纹、云纹、回纹、三角纹等,自然纹样有鸟、蝙蝠、鱼、花草、石榴等。几何图样与自然图样的相互套叠是革家蜡染结构布局的显著特点。

看过杨正英女士现场绘制蜡染图案,她又给我们介绍博物馆内她的作品。





博物馆内还收藏着许多文革前后的物品及少量文物待价而沽。

博物馆门口就地摆卖蜡染制品的革家妇女。

麻塘革家博物馆外观

博物馆雕刻精美的木制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