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3、赤坎古镇,时空流转

标签:
自驾开平碉楼赤坎古镇骑楼影视城视觉/图片泸沽湖旅行/见闻旅游 |
分类: 山水.人文 |
上面的这张照片是不知按到相机的哪个功能,变了色,自我感觉效果还挺好。
赤坎古镇位于开平市西南部,是一座有着350多年历史的侨乡古镇,河网密布,骑楼林立,乡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与沉淀,在岁月的凝视中演绎万种风情。
短短两天,不由自主地进出赤坎古镇两次,烟雨朦朦中,古韵流淌,恍如隔世。
堤西路绵延300多米、600多座保存完好的古老骑楼,深得影视界人士青睐,认为这里具有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旧广州、旧香港的韵味,被称之为“电影街”。
赤坎为古埠,前后经历过宋、元、明、清以及法国殖民统治和民国时期,每个时代独特的建筑风格,都是历史的印记。赤坎的各种旧建筑,古典民族风格、欧陆风格、南洋风格、民国风格、甚
至前苏联风格的都有,简直就是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赤坎影视城的主体三家巷完全按照广州西关二十年代的格局而建的,占地六千多平方米,共耗资一千二百多万元,包括一座西洋建筑,两座中式建筑和一条街道。在这里拍过许多影视片来过无数明星,这次来得不是时候,影视城正封闭拍摄,不得入内。
赤坎古镇不算很大,约三平方公里,镇上主要居住着关氏和司徒氏两大族人,把古镇清晰地分为两个部分,西边主要居住关氏家族(上埠),东边则主要由司徒族人聚居和经营(下埠)。
赤坎除了五大会馆等典型的明清时代建筑风格外,在大通街、中兴街一带,许多旧时客商的宅第、商铺至今仍保存完好,里面的厢房天井布局严谨,屋檐桁梁结构精致,雕梁朱漆依然斑驳可辨,
集中体现了赤坎古埠民居的特点。这些楼房虽然经过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风韵不减。
与很多开发过度的古城古镇不同,这里的居民生活如常,市井气氛浓郁,感觉上真的好象解放前
镇头镇尾分别矗立着司徒氏和关氏两大家族的图书馆,赤坎古镇的文化品位可见一斑,两座图书馆都是上世纪初由旅居海外的华侨捐建,在全国来说由私人兴建以对外开放形式的图书馆少之又少,而且在一个镇上同时有两间家族图书馆是绝无仅有的。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两座中西合璧的宏伟建筑依然屹立着,在这个远离都市尘嚣的古镇竖起了文化的丰碑。
位于开平一中内的红楼
民国七年(1918),开平县县长李介丞倡议设立中学——开平中学。此议得到地方绅士和香港开平籍同胞的积极响应。第二年开始筹办,赤坎古镇的关氏家族及时伸出援手,提供镇旁的关鼎信祠堂作为校址。关氏家族的义举有深远的意义,它将开平第一所中学引进到赤坎古镇,为古镇成为开平中学教育的中心奠定了基础。
生活在古镇外延的水上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