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下的电影人生
由于事多好广,在家基本不看电视不看碟,逢着国内外大片上映,才上视听效果无与伦比的超级影城“品鉴”一番。近期因了国片大腕作品一部接着一部,宣传攻势更是青蓝起伏,顶不住诱惑的俗人被吸引得照单全收: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吴宇森的《天堂口》、李安的《色戒》、刘仪伟的《命运呼叫转移》、陈可辛的《投名状》及冯小刚的《集结号》。
总的来说,这几部片子各具特色,都有打动人的亮点,较此前英雄、黄金甲、神话、无极类之情节空洞、无病呻吟、狂砌色彩的所谓大片,显得犹为朴实、厚重,既可体会琢磨剧情和演员表现力的乐趣,还能或多或少能随着剧情喜悲。每看完一部出来,都不由得赞声:好看!
《太阳照常升起》:生命的偶然与必然。
姜文是我比较欣赏的型格演员之一,他给人感觉特男人,特有个性,当导演好象不是他的主业,但此前他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本片都挺火爆,《阳光》时日已久竟已不记得情节,只隐隐想得起宁静的大眼睛。
这部片子虽然炒得很火,我倒是冲着某文章说此片都是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地方拍摄而去的,对于高原风光我总有无限的热爱,想看看个性的姜导所拍的美景。
剧中却是干干的几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人,被命运阴错阳差的联系到一起,悲情色彩很浓,估计对新中国早期那段历史不了解的新生代不一定能理解那个特定背景下的人们所作所为。个人感觉人物的语言和场景有点矫情,姜文给自己安排的角色倒是体现了他的自恋自大倾向,演员那是一个一个地功力超强。
本片是自己一个人去看的,二车绝不会喜欢。
《色戒》:无所不在的恐惧。
抛开那几分钟的删节情结,这部片子的情节其实很精彩,很紧凑,沉重。
麦太太看似不着痕迹的成熟、精明和无奈,被陈冲诠释得完美无缺;也喜欢王佳芝静静的样子,她什么都不错,就是眼神太凌利,换成真格的,老特务麦先生怎么会看不出来她的居心呢?而且感觉她从整个过程的冷静到取钻戒时的太过慌乱有些突然,当然这可能是导演的处理问题,或者是没有了那几分钟的铺垫?梁朝伟的表演功力已是出神入化,演什么像什么。
很可惜这部片子却以那被删的几分钟性爱场面作噱头,喧宾夺主了,我看的是大陆版的,感觉已是不错,虽然对原版也有好奇,但一想到二车整天叨叨着叫我去买港版碟看就有点别扭,有多少人如他一样关注的只是炒得翻了天的性爱场面呢?
昨天和友人在香港逛,说起要不要去看看原版《色戒》,有点感情至上的她说没必要破坏那点纯洁的感觉了,看了删版的也不觉得缺什么,想想也是。
《天堂口》:终点即起点,放弃的是天堂。
这部片子其实没脱离香港黑帮片的俗套,剧情一般,表演也一般,比起其它几部,乏善可陈。
《命运呼叫转移》:比去年的爱情呼叫转移差远了。
影片的第一段非常精彩,也很轻松,让人意犹未尽后突然就改变了风格,后面几段就有点拼凑和松散,特别是掉在悬崖那段,有些说教和拖沓感,看得想睡觉。葛优也是个活宝,把那村里娃演得可真绝。
《投名状》、《集结号》:残酷的战争,英雄的盛宴。
之所以把这两部片子放在一起,因为它们的战争场面何其相似,疯狂的头,执着的兵,无法逃避的死亡命运。
每次看规模宏大的战争场面,总会心痛,甚至会流泪,一是为那些不得不勇猛的战士,二是唏嘘战争中生命的无奈和脆弱,我惧怕死亡,总不自觉地去体会战士的感觉,经历过生死交战的人,一定和常人不同。
《投名状》中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的表演实在是太到位了,到底是大牌演员,徐静蕾的那个角色虽是剧中唯一的女主角,却很难演出什么特点来,难为这位才女了。
《集结号》是这几部片中唯一让我几度落泪的,生命之渺小,兄弟情,生死交,在战争中最能体现,这部片子没有突出某个人,却将一个集体中的每一个形象都刻画得如此鲜明,冯导确是才华横溢,拍什么象什么。
每看一场电影,都是体会一次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的不同人生,感动一瞬间,悲喜两小时,出得影院,还是该干啥干啥,逐渐模糊的是记忆,鲜活实在的过当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