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黔东南2005春节】肇兴侗乡自驾之旅

(2007-11-15 19:16:48)
标签:

旅行/见闻

自驾

贵州

黎平

肇兴

侗寨

鼓楼

风雨桥

侗戏

分类: 山水.人文

【黔东南2005春节】肇兴侗乡自驾之旅 

 

肇兴侗乡的春节自驾之旅

 

    有过一次横跨粤、闽、浙、徽、鄂、赣五省,行程数千公里的双人自驾经验,我们信心十足地踏上了自驾黔之旅,这次的队伍颇为庞大:有我的小轿车"威威"和摩梭男友二车,在拉萨认识的深圳朋友小彤彤(注:男),还有在泸沽湖结识的《独行西藏》的作者,一位英俊挺拔的画家兼旅行摄影家及他的几个神神的广州朋友和另一辆越野车。

 

    时间选在春节,按照计划,我们将在位于贵州黎平县肇兴乡的一个相对原始的侗族山寨过节。这也是我第一次踏足贵州,一直想去而觉得难行与贫困的多民族地方。由于较近的桂林龙胜路段正在修路,我们从深圳出发,取道柳州,进入贵州境内,经三江、从江、黎平,沿着美丽的都柳江边走了一阵,便开始盘山向上,两天一夜的时间,年三十下午到达目的地,果不其然,“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夜郎国度给了我们第一次下马威:进村的路口淤泥挡道,那越野车倒是没事,苦了我们这台威威,愣是几个村民一路搬着石头平着泥开路才蹒跚入内。

 

    其实这个寨子比我想象的大许多,是乡政府所在地,掩映在群山之中,清一色的侗族木板房,点缀着几幢鹤立鸡群般的特色鼓楼,一条条纵横错落的小溪或前或后的绕房流过,随后几天闲逛时,还时不时发现一座绘着彩画的风雨桥,回后查资料才知道,这个寨子被誉为侗乡第一寨-鼓楼之乡,居住着五个大的宗族近千户人家,每个宗族一座鼓楼,才形成如此壮观的鼓楼群。

 

    村内已呈现出旅游开发的痕迹,一条尚未修好的泥泞的主街,醒目的横幅上写着“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完初中再打工”,从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由于贫困,村里许多青少年辍学去沿海一带打工来帮补家计,村里条件稍好的人家必然有孩子在外。街上还有一两间客栈,甚至看到了阳朔西街的“if”吧招牌,偶尔看到一两个国外背包客走过,这些外国背包客总是率先出现在尚未开发的穷乡僻壤,或者生活在物质高度发达国度的他们才最能发现和体味原始状态的美吧。

 

    我们一行九人住在乡长家,他家的木楼有四层,傍着小溪而建,一楼是个大大的客厅,虽没挂牌,但显然是作为旅游接待之用,他们自家人吃饭和住宿在另一间较旧的院落内,侗家普通的房子一般楼下是牲畜住的,也许因为雨雾天多潮气重量的缘故,人住在二楼以上。侗族人也过农历新年,当晚,我们将热情的主人准备的丰盛菜肴一扫而空,几位男士竟被侗家那甜甜的自酿米酒醉得一蹋糊涂,在久违的鞭炮声中迎来的新的一年。

 

    大年初一,阴间小雨,我们有幸看到了一场送亲礼:一大早寨内最大的鼓楼内放满了担子,里面装着花花绿绿的喜饼,接着几十位妇女挑起了担子排成长长的队伍,缓缓地向新娘家前进,队伍差不多从街头直排到街尾,伴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热闹而壮观。

 

    新娘家正面是一个大水塘,一座高大的鼓楼倒映在塘内煞是好看,送亲的队伍小心翼翼地绕着塘沿,稍作停留后就从低矮的门洞鱼贯而入。中午新娘家宴请宾客,并没有举行什么仪式,新娘子只是穿着一件红呢大衣,发髻上插着装饰花,一直咧着的嘴巴向人们展示着喜悦,并没有见到新郎。我们这些远道的客人作为主宾被安排在屋内就座进餐,而那些亲朋竞然都在就近的鼓楼下摩肩接踵地站着大吃大喝起来,另有一番趣味。

 

    年初三,曾到过此地的张哥提议去一个山势更高的寨子参观,张哥是东北人,性子较急也很猛,说我们的小车开上去也没问题。出村尾的路不比进村容易,一出去就是一个长长的上陡坡,轮胎在泥里左右打滑,二车驾驶,我是坐都不敢坐,好不容易冲上去,却又陷进一团深泥里,不能上不能下,情况十分危急,不得已又去附近农家借来铲子将轮子挖出来。在张哥的“鼓励”下,我们一路冒着冷汗踉踉跄跄盘山而上,直到碰上一道实在无法逾越的水沟,这一次我们再也不敢坚持,只能万分艰难地沿原路返回放车,之后边徒步前进,边等待越野车接应。

 

    “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个位于山巅的寨子果然更有感觉,雨水洗刷后的绿油油的群山和庄稼映衬着青黑色的木楼群,一座相对矮小的鼓楼在同样小巧的木楼映衬下依然那样醒目,在雾蒙蒙中如同一幅天然中国水墨画,清新无比。这个寨子还有一大特色是一大片古墓群与房子比邻而建,每一座墓有两层镂花的门,其雕刻之华美、数量之多让人惊诧其为何出现在这样穷困偏僻的高山侗寨之内。

 

    年初四,张哥又提议去另一个更美的特色村寨,鉴于昨天的教训,只有四个敢死队员随同前往,果然路上张哥因开车太猛出险,令大家九死一生,犹有余悸,不过对于那座寨子的风情倒是众口一词,赞美不已,狠狠地吊了一下我们几个留守者的味口,至今想起还有点遗憾。

   

    晚上,寨子里要演戏,最大的鼓楼对面搭起了临时戏台,侗族的多声部大歌是举世闻名的,本以为这次可以见识到,可惜这次演出的《梁祝佳话》是个情节戏,主角是非常年轻的小女孩和小伙子,据说村里每年都要举办唱歌比赛,台上的两人就是去年比赛中唱得最好的两个人,唱的内容我们听不懂,倒是表演很有意思,整出戏的调是一样的,平平的没有起伏,男女两人面向观众,每唱一句就在台上分开两边走一圈,聚拢了再唱,我们很快就听乏了,台下人山人海的老老少少倒是看得很入神,大概戏的唱词有些幽默, 观众不时爆发出一阵笑声,总之这个夜晚由于有了那台戏而显得格外热闹欢庆。

   

    一转眼在这高山侗寨逗留了近一个星期,我们深深体会到侗族特有的鼓楼文化,侗寨的建筑群是以鼓楼为中心而展开修建的,寨子中一切最重要的公共事务都在这里举行,无论是节庆、祭祀、婚丧、聚会,甚至日常生活中,鼓楼永远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

   

    侗族的风雨桥是侗族建筑的又一特色,在鼓楼附近,或寨尾、寨头,以木为料,有廊有顶,屋檐重叠,装饰精美,桥身绘着有故事情节的彩画,可以避风雨、纳凉聊天,故称“风雨桥”,据说侗族人村寨选址及鼓楼、风雨桥的修建都有风水上的用意和考究。

   

    鼓楼和风雨桥,不仅有着独特美丽的外观,更是侗族人宗族文化的象征, 情感与精神的家园。

   

    依然是阴雨绵绵的日子,我们告别了热情的乡长和雾气中恍如仙境的肇兴大寨,缓缓踏上新的旅途。

 

【黔东南2005春节】肇兴侗乡自驾之旅  进村时步步艰难

 

【黔东南2005春节】肇兴侗乡自驾之旅

出村时恋恋回首 

(旅行时间:2005年春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