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在他乡

(2008-02-27 11:41:15)
标签:

婚姻

情感

分类: 海外采风
 

20080215

    当初,搬到中国来是我和妻子瑞贝卡一起决定的。实际上,先是瑞贝卡有了这么一个机会,而我又对此非常热心,所以我们最终得以成行。当我们在北京落户时以及之后无论是空气特别糟糕的日子、还是我们感到迷茫又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都能共同分担责任,这一点让我们避免了相互责怪。在此之前有不少人提醒我俩,在作出如此重大的决定前,两个人应该充分地达成共识。两年半过去了,回过头来看看,我对这个明智的建议有了切身体会。

   如果夫妻同心,那搬家到国外能让婚姻更加牢固。当在北京的生活进入第三年之际,我俩即将迎来十五周年结婚纪念日。我觉得,搬到北京来让我俩摆脱了日复一日的沉闷生活,避免了婚姻的“七年之痒”,让我俩有机会分享一段长期的、剧烈的、给生活带来改变的经历。

    当然,这样的生活也有可能将脆弱的婚姻撞得粉身碎骨。有许多婚姻就是因为工作外派而终结。夫妻双方可能会因外派承受巨大压力,要面临生活的严重错位和婚姻角色的变化。夫妻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两人无法对新生活抱以同样的热情,那新的不和就有可能暴露出来。如果是在一个对婚外情比在美国更宽容的文化下生活的话,他们往往要面对更大压力。如果一段婚姻本来就有裂痕,那婚姻的基础就有可能断送在这种新的压力之下。

   在北京工作2年半后最近已回到故乡荷兰的临床心理学家阿诺克"图克斯默(Anouk Turksma)称,人在国外,婚姻关系就与家人、老朋友及熟悉的社会环境隔绝出来,变得“毫无遮拦”。他在北京时接触的患者中就包括一些为维持婚姻而苦苦挣扎的外国人。图克斯默表示,其实这些人的婚姻在国内就出了问题。只不过到了国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本已存在的裂痕更明显了。与此同时,新环境带来的压力对本已不牢固的关简直是雪上加霜。

    有一位已在亚洲生活数十年的朋友,是个已婚多年的英国人,他对搬到外国生活后婚姻破裂的事情已是见怪不怪。

    他说道:一些男人在外面拈花惹草,做一些在国内不会做的事情,但他们的婚姻往往更沉闷了。一些夫妻到了国外便以分手收场,原因是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的婚姻只能靠家庭纽带和日常生活来维系。

    说到海外生活的新压力,夫妻中的一方经常出差(通常是丈夫)便是其中之一,配偶长期不在家会催化关系变质。往往夫妻中的一方为了另一方的事业前途而放弃一份好的工作。在欧盟和其他一些地方,实际上是不可能有夫妻双方都在外工作的。而所有的这些都会成为双方感情不和的温床。

    一位朋友曾告诉我,由于她的丈夫要经常出差,在美国的时候,所有的朋友都对她的婚姻和幸福表示担心。但在国外,没有人会注意这些,哪怕她丈夫比以前更忙。人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种情况太普遍了。

    更糟糕的是,新工作往往会有非常苛刻的要求,而这些不同寻常的要求会对婚姻关系产生极大影响。许多人本来是舒舒服服的干着工作,可突然间就被放到一个忙得四脚朝天的位置上,于是工作会成为这些外派人员新的生活重心。派驻国外而又要为远在国内的老板效力的人往往要24小时待命,因为当他该睡觉的时候,他的国内大老板才刚刚开始一天的工作

    图克斯默表示,她听好几位顾客说自己的丈夫累得精疲力尽,这给婚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此外,有些人到了国外就把持不住,这与色情活动盛行有关,又或者是因为西方男性很容易得到年轻女性的青睐,也有人认为这要归咎于所处环境对不忠行为比较宽容。同样出于对自由的追求和冒险的冲动,我们中的一些人选择了组织乐队或玩摩托消遣,但也有人自甘堕落。

    我本以为所有这些问题对老夫老妻的影响应该会更大。但图克斯默告诉我,她见到许多结婚不久、还没有儿女的年轻夫妇出国后很快便分道扬镳。

   她对此解释道,对年轻夫妇而言,在出国后想要保持过去的生活是困难的。在北京,外国人的圈子很小,每天见到的都是同样的面孔,参加的都是同样的活动。婚姻便结束得更快。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国际商学院专门从事出国人员管理研究的教授米拉"拉莎诺娃(Mila Lazarova)称,取得旅居国外人员离婚率统计和案例的难度之大令人吃惊,这不是偶然的现象。

    拉莎诺娃称,正所谓公司知道得越少越好,因此他们从来不问。据她所知,没有任何个人、公司、学术机构或咨询公司公布过这类统计。

    我自己试着搞了一个小调查,向大约25位朋友和熟人发去电邮,他们当中有男有女。询问他们是否有兴趣谈谈出国后自己的婚姻状况,不论是否允许我在文章中引用都可以。只有一位美国男士给我发了回复。

    他说道:“你是疯了么?我可不干这事。”

    当我向罗宾"帕斯科(Robin Pascoe)说起此事时,他在电话那头大笑起来。帕斯科是《便携式婚姻:在别处继续你的婚姻之旅》(A Movable Marriage: Relocate Your Relationship Without Breaking It)的作者,此外他还出版过4本关于国际化生活的书。在回到祖国加拿大之前,她与家人曾在北京和亚洲其他地方生活了15年。她自我标榜是“旅居专家”,曾周游列国与大量在国外生活的人交谈过。她说,这些人总是很高兴谈论小孩的学校、驾车时的倒霉事、文化方面的冲突和感悟等“外在”话题,而一旦触及“内在”话题特别是婚姻话题时,就变得沉默了。

    那么,一对准备移居国外的夫妇该如何避免这些隐患,维持甚至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婚姻呢?图克斯默认为,在国外生活时,良好的沟通、相互尊重和其他所有形成牢固婚姻关系的基础要素会显得更为重要。她还特别提到,尽可能的做好充分准备也非常有帮助。她建议夫妇俩要仔细考察住房、学校、医疗和其他会影响日常生活的内容。她还认为,在出国前通过培训课来预习可能将经历的文化冲击是有帮助的。但拉莎诺娃指出,现在提供此类跨文化培训的公司实在太少,而且许多受邀参加此类活动的人都不感兴趣。

    帕斯科则建议,每次出国时,无论是否有在外国生活的经验,都要根据五项原则重新沟通并评估婚姻关系。

   “原则一是要开诚布公,夫妻双方都是这项决定的“利益相关方”,这意味着都有知情权,不能被蒙在鼓里。原则二是平等,这意味着两人的情况都要考虑,必须像一个团队一样。三是要让对方感到确定。不能因为办公室里的某个人或是自己的语言教师而让自己的配偶陷入尴尬境地。最后便是爱。我总是提醒那些女人,她们必须是爱这个男人的。否则你干吗为了他而甘愿颠沛流离?”

    这些建议很有必要,原因很简单,照帕斯科的说法就是“婚外情和不忠行为在移居国外的人群中屡见不鲜”。

    在这个话题上我了解的越多、作的研究越深入,我就越感到后怕。难道我竟然没意识到每对夫妇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潜伏着危险?我才了解到在美国,只有52%的夫妇(能像我和瑞贝卡这样)维持到结婚15周年纪念日那天。无论身在何方,这都是一个值得好好纪念的日子。为此,我和瑞贝卡准备到外面好好享用一顿中餐,为我们15年的婚姻以及我们在北京相濡以沫的生活好好庆祝一番。

Alan Pau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